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0篇
统计学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文学已经走完了它的全程 ,并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记忆与案头。纵览 2 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进程 ,可以看出 :从“人文主义精神”到“社会主义思潮” ,再到世纪末“现代主义理念”的“生、住、异、灭”的嬗变演进 ,这些决定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走向 ,也使传统“现当代文学史”分期理论与编史叙述的本质缺陷清晰地暴露出来 ,从而有力地支撑着“2 0世纪中国文学”编史叙述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实际运用现状展开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标点符号的运用不予重视而随意圈点,忽视句子结构关系而瞻前忘后,不明句意和用法而张冠李戴。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想表达,而且也给社会语文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由此提出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来巩固和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素质。  相似文献   
3.
诊所法律教育掀起了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性的变革,这种模式的价值取向应主要定位于训练和提丹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重塑法学教育的人文性价值一培育法律职业道德;为法学教育改革创造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论政治哲学的性质、内容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哲学是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最高层面,也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因为政治哲学的性质是对政治思维的前提性反思,政治哲学的内容是讨论人类政治生活所面临的困境问题,政治哲学的基本功能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批判性理论建构功能;二是政治思维的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5.
广义二重起诉是指前后两诉在争点及攻击防御方法上共通的现象,它虽然在本质上不属于重复诉讼,但却产生与狭义二重起诉类似的后果。广义二重起诉与判决效力中的争点效力对应,大陆法系国家主要采取强制合并与程序中止等方法对其进行规制。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反思,提出了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艺术与时代的脉动相互影响。技术科学是人类为解决问题、调适人和环境的关系、扩展人类能力而利用知识、创意和资源所做的一切意图和努力。教育的一般目的是要培养人的个性发展,同时又要使其个性与所属的社会团体有机地融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和善于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做法与经验,被中外学者誉为奇迹和奥秘。改革开放以来,鉴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党群关系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巩固执政基础和实现执政使命,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对如何构建改革开放以来的党群关系进行再思考,并力求探索处理党群关系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以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是西方哲学研究的主题,主体性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主体实体化到主体性反思的历程。在主体性反思的阶段,休谟、康德以及法国的结构主义者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列维纳斯从存在论角度阐释的主体性反思往往被忽略。列维纳斯运用存在、时间等概念阐释了存在只能置放于主体意识的瞬间,在瞬间中获得肯定性的真正存在。然而这种通过意识置放的存在也陷入了绝对化的形而上学,因为主体、存在、瞬间的结合建构了自身指涉的同一性,限制了主体、存在外在化的可能,因此列维纳斯通过存在论层面的主体性反思揭示出了主体性存在论的局限性,提出要走向他者。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高等体育教育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空间.体育教学的目标价值和反思性教学规律共同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与应用,是现阶段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者型教师,加速教学专业化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它的尚未完善的方面或环节,将在人们不断的实践中被认识,从而成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属于两种异质文化,一为主德的文化,一为主智的文化。自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西学东渐的激荡下,围绕着科学与人文的两难选择,构成百年来的科学与人文思潮。回顾和考察这一文化思潮,妥善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对今天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建设事业不无裨益。历史经验表明,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思潮的沟通、汇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