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38篇
社会学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人权保护进程的推进,家庭暴力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普遍存在于古今中外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在中国传统法律中被称为"亲属相犯".尽管从表面上看,它与当今国内外及联合国法律文件对"家庭暴力"所作的规定有不少相似,但在概念和理念上却有着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御膳这两个字并不难理解,简言之,御膳就是帝王世族所享用的饮食,更准确地说,就是指皇帝和他的亲属在宫廷内所享用的膳食。 自从有了阶级社会和帝王,就有了御膳,单就中国古代宫廷御膳来说,其各个朝代的风味特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中国历代帝王对口腹之欲都很重视。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民法典亲属编编纂过程中,对于应否保留家族制存在歧异,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民法典亲属编则专设《家》一章。立法委员楼桐孙在亲属编通过后、施行前,提出"集居独立"的观点,即形式上"集居"、人格上"独立"。这一观点与亲属编都赞成适度保留家族制度,受到当时有关学者的反对。反对者认为亲属编应当以个人本位为原则,废除传统家制,确立小家庭制度。从实际立法来看,亲属编虽然规定了家制,但其目的在于维护个人利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家族本位。学者们对立法本位理解的不同引起了这场争论。当代在移植、借鉴外来法律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和民族传统,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亲属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侵权责任法用概括式加列举式的立法技术界定其保护范围是不成功的,貌似纯粹的财产权保护方案。亲属身份权事关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和未成年子女利益的保护,立法政策对亲属身份权的保护问题未加考量,有失妥当。作为民事基本法的侵权责任法宜将亲属法与财产法领域的民事权益通盘考虑,结合离婚法中的离因损害赔偿制度,共同保护亲属身份权,实现侵权行为法与亲属法在保护亲属身份权方面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素亲相隐”是一种亲情伦理立法,东西方主要国家法律都确认由亲属身份而自然获得的某些例外特权,这是一种亲属权利立法.中国刚刚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又重新将“亲亲相隐”制度引入其中,从人权角度看,体现了中国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杨少衡 《决策》2012,(5):92-94
他们挑了中秋节当天上访。凌晨六点,一支二十辆车组成的杂牌车队浩荡上路,两个多小时后到达市政府机关大院门外。这件事后来被称为"中秋节群体性事件",上访者来自石门镇莲塘村,主体是824尾矿坝垮塌事件死难人员亲属。正当假期,  相似文献   
8.
沈亚之是中晚唐时期以撰传奇而闻名的文士,其亲属在宪宗时期与皇室、李弼家族、郭子仪家族及京兆韦氏关系尤为密切。《沈下贤集》是作者的一部游记体文集。此文集多记述其所到之处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其中多为作者的亲身经历,可以利用这部文集对宪宗朝的沈氏家族进行研究,籍以管窥晚唐之时政。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多对亲属免证权作出了相关规定,我国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亦是如此。我国刑诉法从1979年立法至今经过了1996年和2012年两次较大修订,均未对亲属免证制度进行明确规定,2012年修改后的刑诉法在明确证人强制出庭制度的同时,赋予了被追诉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不被强制出庭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免证特权的色彩,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亲属免证特权。通过对亲属免证权的考察,指出亲属免证权的必要性,在比较借鉴域外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关于亲属免证的相关规定基础上,对我国亲属免证制度的构建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0.
建设法治国家不仅仅是制定和执行各种各样配套的法律,而且也包括更新或重建我们民族的法伦理。亲属法伦理“爱有差等”及义务本位性,与“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的现代法治精神相冲突。亲属法伦理重视亲情、讲求人性则与强调人本、人道的现代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相契合。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必须对亲属法伦理进行改造和批判继承,把法治理想转化为中国人的精神情感认同,这是实现最高层次的法律秩序——法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