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林高校英语专业创办最晚,基础较为薄弱,本文分析了在新世纪它所面临的主要危机与挑战,并围绕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地方农林高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地方农林高校面临着生源质量下降、教育教学资源紧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等问题。论文从制定人才流动政策、分类建立评估标准、发掘教育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导师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林院校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增开了大量的人文社科课程,随之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课程设置具有随意性,学科化倾向较重,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人而异,较为零散;缺乏相关的配套制度与校园文化环境等。文章从课程设置、教学內容、教学方法、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农林专业人文社科系列课程进行整合优化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加强新时代农林高校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与创新研究,就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到农林高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本文立足于内蒙古农业大学70年办学兴校的成效经验,基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实践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引领,探索研究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新时代农林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模式。以新农科建设为重要契机,着力培养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浙江农林大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显示:农林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略高于中等水平;性别、年级、城乡等因素对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专业、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学习成绩、外貌、恋爱状况、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极其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始于 70年代的CLT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思想 ,其核心是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学外语是为了交际 ,教外语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的过程即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过程。本文在对CLT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农林高校外语教学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误区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公共政策打通农林高校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的路径,是推动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战略举措。通过对现有政策路径的梳理,解析了其所具有的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主要运用公共政策、注重中央和地方的无缝衔接、致力于打造长效机制等特点,针对政策路径存在的问题,从瞄准农业和农村生产一线调整政策重心、扩大农林高校毕业生的招募规模、切实消除扎根基层的后顾之忧等方面提出了对现有路径的进一步完善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与普通高校相比,农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具有特殊性,也更加艰巨.由于生源特点、培养理念以及就业前景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农林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仍不完善,在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为此,应当以培养具有"大国三农情怀"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发掘农学类专业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元素,探寻农业文化思想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深化理论学习,构建教育内化机制;运用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农林专业实践优势,强化教育实践,构建践行外化机制;结合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完善激励和考核制度,构建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进农林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血液".当前农林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思想观念陈旧、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教学效果缺乏评价机制等问题.校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到"后备军""方向标""推进器"及"黏合剂"等价值耦合作用.基于"校友+"视角高校可以从教育理念、培养体系、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和评价机制构建"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林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发展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林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发展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林高校“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根据农林高校的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理农结合,服务‘三农'”应作为农林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定位。为了实现这一定位,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