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2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39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又光先生属于百年中国学术史上的第四代。他身上既有这一代的整体风格,又有着与李泽厚、陈乐民、资中筠、江平等第四代学人不同的际遇。涂又光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思想家,"泡菜说"弘扬了梅贻琦先生的"从游论"。  相似文献   
2.
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系统中 ,冯友兰借助于逻辑方法和柏拉图主义的新实在论思想对程朱的“理”“气”范畴进行改造性的诠释 ,力图给中国哲学重设一个纯形式的本体论基础 ,但这一努力却造成了冯氏“理”本体中人性道德内涵的缺失 ,以及形上与形下两个世界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哲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三史”和“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人生境界说,还有融入其中的中西文化观,对中国哲学发展的思考无不表明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将2005年学术界关于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的论文作一综述,以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4.
魏晋文化情结始终是冯友兰漫长的学术生涯中挥之不去的文化关怀。他勾勒魏晋玄学的发展轨迹,深切理解和多向把捉魏晋主体精神,全面呈现魏晋风流样态,凸显了魏晋玄学的历史进步意义和时代价值。他重新发现了郭象,推举郭象哲学"辨名析理"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玄学研究的方法论宝库。辨名析理方法与汤用彤的"得意忘言"之法,标举魏晋玄学研究的方法论高峰,奠定魏晋一代哲学研究方法的二水分流之势。冯友兰对魏晋六朝哲学的整体统摄,助推了魏晋玄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他是我国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也最有争议的一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对于他的学术思想,无论在生前或者在身后,都褒贬不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他的评价也就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客观、越来越公允。这是一件值得令人欣慰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是冯友兰先生提出的人生四境界学说。人生百年难,以自然产物为背景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和以提升个人修为而达到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都是人生的缩影,人无法摆脱生死的限制和命运的方舟,但是能通过自身修养,格物致知,成就未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三十年代初,围绕着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出版,陈寅恪、金岳霖和张荫麟从各自学术立场出发对该书做出了不同的阐释评价。大致而言,陈寅恪主要取学术史或者说学术思想史角度审视冯著,金岳霖更多以哲学本体论和哲学史视角给予观照,张荫麟则二者兼而有之,同时更注意从思想史角度对冯著具体内容给予批评和质疑。他们三人在对冯著给予肯定性评价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异议,其中陈寅恪较为明确地认为不能简单借用西方哲学发展理念和框架来建构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发展史,背后的学术考量是对彼时中国学术发展状况的不满。相对而言,陈寅恪较之金岳霖更注意对本土思想资源的发掘和整理工作,而金岳霖在对冯著和胡适著作进行比较之后提出了“所谓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的史呢?还是在中国的哲学史呢?”这一著名的“金岳霖问题”,实际上也意味着他对冯著借用西方哲学理念的研究模式不甚满意。冯友兰随之以自己的方式对三人的意见给予回应,由此他们四人共同完成了一部学术“四重唱”,其所讨论内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生境界是人们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宇宙的活动过程中所感悟到的人生的意义。冯友兰依照人的境界程度及其意义不同,把人的境界划分为四种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生四境表明了一种发展,而天地境界更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完美展现,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境界说的重心就在于通过人们对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全面了解、倡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
金岳霖与冯友兰人性论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岳霖与冯友兰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以新实在论和逻辑分析法为工具,通过重释理气、性情、理势、命运以及无极而太极等传统理学概念,建立了以理气观、性情观、法则论和天人关系论为基本框架的本体论哲学体系.人性论思想是金岳霖与冯友兰性情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判断两人学派归属及探析两人如何改造传统人性论的重要依据.就两人的人性论而言,他们均坚持性善论的价值取向,承认人欲存在的合理性,主张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达到理想的人性.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先生在其著作<新原人>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天地境界为最高境界,它是"知天"、"事天"、"乐天"、"同天"的统一.这一思想与现代生态伦理学观点有许多相契合之处.从认识角度说,这种境界体现了与西方理性主义倡导的二元对立所不同的系统思维;从实践角度说,它倡导限制人的物质欲望,提升精神人格;从审美角度说,人把自然作为审美对象,通过"移情"把自然纳入到道德关怀的范围,使自然与人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