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工协作解决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也增强了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当中,新型工业化对于“三化”协调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而依托中心城市和县城,促进二三产业高度集聚,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建设沿陇海产业带、沿京广产业带,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对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4年以来,高密市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依法行政两条底线不动摇,加强机制建设,促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依法行政,推动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三个强化",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强化依法行政的组织架构。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政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和贯彻落实,综治单位分工协作,确保依法行政工作推进内无障碍、外有配合。二是强  相似文献   
4.
熊芙蓉 《职业时空》2008,4(2):26-27
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达7.0%,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在世界10强中居第四位。2004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提高至10%,排名超过德国,上升至世界第三位。200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0956亿美元,首次在总量上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排名第二的制造大国。  相似文献   
5.
产业演进中的循环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是在满足收益大于成本原则前提下对资源循环利用的一种生产方式,其核心是经济利益,只有满足这个要求的技术才会被利用。循环经济的实施需要一系列的条件,这些条件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成熟的,因此决定了任何社会的循环经济都是一个随着技术水平、规模经济、产业聚积、分工协作和社会文明等演进而不断深化的自然过程。  相似文献   
6.
合理而完整的产业链条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而做为我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京津冀区域的产业发展链条并不完整。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的产业发展情况,指出区域内产业链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即同类或相关企业的聚集式发展,具有形成聚集经济、深化分工协作、提高创新能力、增加就业机会的突出功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借助市场机制扩大社会化协作的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时代潮流。四川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主要成就产业聚集加快。随着四川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工业强省战略推动下,外资西进、东资西移,一大批早年落户东部沿海的跨国公司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四川,加快了产业聚集。现已形成广汉钻机、武侯皮鞋、新都家具、彭州医药和夹江陶瓷等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竞争…  相似文献   
8.
五个亚洲人和一个美国人漂流到一座孤岛上。迫于生计,他们决定分工协作:亚洲人负责打鱼、打猎、并烹饪成食物,美国人占据沙滩,他负责吃饭并将剩下的残渣剩饭分给亚洲人。当亚洲人每天辛苦劳作的时候,美国人则在自己的沙滩上享受着悠闲生活和食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对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并结合与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的对比,揭示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圈内部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旨在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找到解决方法以期实现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证据收集的主体包括当事人、代理律师、法院三者,而并不包括检察机关。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当事人居于主导地位,代理律师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而法院则对当事人取证行为予以阐明和指导,并可弥补当事人取证能力之不足。证据收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应定位于分工与协作,其中分工是前提,协作是本质与核心。证据收集程序中的协作具有双重内涵,其中证据收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协作更具有实质意义。证据收集主体与对象所负协作义务的法理依据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的深层依据则在于诉讼各方主体所负的"诉讼协力义务"。诉讼模式从"辩论主义"向"协同主义"转变的历史背景,为各主体在证据收集领域的"诉讼协力义务"奠定了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