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93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茨威格和卡夫卡虽同属西方犹太人,但是他们身上的犹太人意识、家庭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爱好与职业的关系等却迥然不同,因而在他们的创作中对犹太民族命运和犹太问题的思考完全不同;对现实的描写、人物的塑造、人物心理的刻画各异其趣;且茨威格的一生爱好与职业是融为一体、有机统一的,而卡夫卡的一生爱好与职业却是矛盾冲突的.这些都给他们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卡夫卡《诉讼》中的一切都笼罩在"法"之中,但小说中的"法"又不是一个内涵单一确定的概念,它包含着三个层面含义首先,因为没有其他人控告约瑟夫·K,所以约瑟夫·K的原告就是他自己了.约瑟夫·K的自我控告了约瑟夫·K,正如卡夫卡的自我控告了卡夫卡.其次,卡夫卡作为一个熟悉法律,并以法律为职业的作者,在小说中描写司法黑幕、揭露法律问题,应当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再次,卡夫卡决不是无神论者,他有着非同寻常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怀,因此,从宗教意义解读《诉讼》是完全必要和不可或缺的.当然,小说中"法"的内外界限常常是不确定的、变化的,可以说,小说中的世界就是法门内外的世界,也就是卡夫卡自己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拯救卡夫卡     
1902年10月23日,在布拉格大学的演讲厅,一个名叫布洛德的新生正在滔滔不绝地演讲。他把叔本华捧上了天,把尼采狠狠地踩在脚下,引起一个大二学生的不满。  相似文献   
5.
【正】这个题目稍有语病,还要加两个字西方:光棍缔造西方文明。为了证明这个讲法足够周全,先抄一张名单: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贺拉斯、霍布斯、哥白尼、蒲柏、牛顿、帕斯卡、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波义耳、笛卡儿、卡萨诺瓦、休谟、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鲁迅与奥地利的卡夫卡虽处于不同的时空,但是他们都能够超越时代语境,对人以及人的生存处境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并深刻地思考了20世纪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出路何在等问题.绝望与反抗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两个彼此矛盾的对立统一体.鲁迅与卡夫卡在个人经历、精神气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正是他们精神世界中的绝望与反抗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的《变形记》集中展现了格里高尔在感情淡漠、亲情沦丧的家庭中的遭遇。小说的故事情节、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多维度地展现卡夫卡大师级的准确与传神,体现了作家的良苦用心。而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又让很多生活在高压、快节奏环境里的人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进而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8.
"苹果"是卡夫卡<变形记>内部的致命咒语,如何解开"苹果"之咒成为对一种文本较具新意的读法,能帮我们体验到残酷而明净的小说内部所进发的诗意.  相似文献   
9.
卡会卡在他的第一个长篇小说《美国》中,采用了狄更斯的笔法,对西方文化的演进历程及其本质特征,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检讨。年轻的主人公卡尔&#183;罗斯曼被放逐美国的经历,形象地概括了两千年来西方基督教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小说第七章关于“俄克拉何马露天剧场”大招聘的场面和卡尔应聘过程的描写,可以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20世纪上于普遍的信仰危机中的西方文化的种种太,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的混乱情景。卡夫卡通过卡尔  相似文献   
10.
追寻格里高尔生命的踪迹,我们看到,只有在失去“人形”之后,他才变成了“人”。因此,我们不妨把“人形”看成一种象征,一种平庸而无意义的日常生活方式的象征,一种虽生犹死、令人绝望的社会化生存状态的象征。失去“人形”,既是格里高尔潜意识中的一种企盼,又是他对社会对现实的一种抗争。通过格里高尔并不渴望恢复人形这一荒诞情境,卡夫卡揭示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不是偶然飞来的横祸,而是一种躲藏在日常生活之后的普遍现象;不是从外到内的突变,而是从内到外的一种蜕化过程;人的谋生手段和方式使人异化为非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