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典     
《社区》2014,(17):41-41
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汉章帝的母亲马太后生活非常简朴,而且知书达理,从不干涉朝政。汉章帝打算给马氏兄弟封爵,马太后知道后马上反对,说:“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  相似文献   
2.
史南 《人才瞭望》2013,(10):22-22
"首饰"一词今天专指女性佩戴的装饰品,可是在古代,"首饰"的意思却完全相反,专指男人所戴的帽子.《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秦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为绛袙,以表贵贱."其中,"袙(pà)"是古人戴的头巾.秦代的时候,给武将戴的帽子上增加了红色的头巾,用来区分贵贱.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要举行冠礼,要戴上帽子了,可见在秦代之前,人们就已经把帽子称作"首饰"了.  相似文献   
3.
商国芬 《理论界》2010,(11):122-124
郑鹤声对魏晋南北朝史学的研究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综论此时期的史学,考察此时期的史注与史评,分析众家已佚《后汉书》的流传与辑佚情况,体现了他方法上以考据为主、理论上积极借鉴西方的治学风格,其相关论著所涉范围甚广,见解宏通精深,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4.
曹金华 《南都学坛》2014,34(6):11-18
历史研究的最基本任务是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因此对史料的正确与否作出判断,客观地理解和阐释其确切含义,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却往往把史料作为陈列式的论据,蹈常袭故,因循坐误,而忽略了判断和鉴别的过程。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的"史料批判研究"和"本体阐释"等理论,虽对文献"结构、性格、执笔意图"和文本阐释等有积极意义,但与笔者所倡导的重归原典、发覆求真,即对"国史"再作全面、系统、具体、深入的考证和梳理,仍有本质上的区别。故假拙作《后汉书稽疑》出版之际,拟就《后汉书》的"本相"与"史料"认知等谈点体会,期望对"国史"整饬和中国史的进一步研究抛砖引玉,为获取历久弥新的创新性成果寻求新的能量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长命锁来源于古时的长命亲。长命索,古称“长命缕”,又称“五色缕”,原是一种五色丝绳,由汉代朱索演变而来,为过端午节时的门户饰物。《后汉书·礼仪志》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后用于缠臂,以示辟邪。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考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 ,并参考其它相关史料 ,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了校点 ,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 ,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诸家已佚史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7.
蒋妍 《山西老年》2008,(2):32-32
我国古代,农人以锄头耕种为生,妇女凭机杼织布度日,文人则用笔墨工作代替耕种维持生活。这种抄写谋生的劳作叫笔耕",形象地说明笔在纸上耕种"的抄写工作,跟农人耕田地一样辛苦。典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相似文献   
8.
在查考了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并参考其它相关史料,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校点,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已佚古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9.
夺席之才。典出《后汉书·戴凭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喜欢谈“经”,在正月初一令能够谈经的群臣百官互相诘难,凡在经义上辩驳失败者,就将坐位让给辩胜者。侍中戴凭熟读经典,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因而连续取胜,一连坐了五十余个席位。后人把这种善于舌辩之才称为“夺席之才”。  相似文献   
10.
说范晔《后汉书》帝纪后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晔《后汉书》帝纪后论 ,开篇未能脱俗 ,是其史论中一个败笔。然通观其帝纪后论 ,则清晰地揭示了东汉皇朝从中兴走向衰亡的几个转折 ,堪称卓识。以其同前人袁宏、后人司马光的史论相比较 ,亦可印证范晔的卓识。今人从中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