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关”     
"关"者,《辞海》说是"要塞也"。《周礼》注释是"界上之门"。但无论怎么说,"关"的位置很险峻,也很重要,大约是没有异议的。因此,古代的军事家特别强调:"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并警告说:"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攻关、过关,成了人类战争史中经久不衰的活剧。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礼学史上,东汉末年郑玄礼学的兴起,根本性地改造了两汉礼学观念,并对其后的经学史、文明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汉经学中,礼是五经中之一种,而不是五经共同的基础,礼是冠、婚、丧、祭等具体礼仪之学,而不是一套无所不包的政教大典,礼唯有士礼,且是完书,而无天子、诸侯、卿大夫之礼。郑玄改造礼经,将礼经从《仪礼》变为《周礼》,改变了对"礼"的认识,"礼"不再只是礼乐,而且更是制度,礼乐与制度,遂合二而为一。郑玄以《周官》为体、为本,《仪礼》为履、为末,其实质是以《周官》之制度,吸纳《仪礼》之礼乐,以《礼记》为这套礼乐制度的解释,从而重新塑造一个可以构成一代大典的"礼乐"体系,构建相对完整的"周公之法"。  相似文献   
3.
4.
周礼正义》楚本和中华本的误改主要表现为:不注意校释术语;不注意表述方式;不注意用字规则;不注意词义;不追究僻义;不注意孙氏之校;不注意所据版本;不据原书改正引文讹误;不核原书擅改引文;所据失实;引甲书而据乙书擅改;转引而据原书回改;强求本句字面对应;误解所指。  相似文献   
5.
周礼》将天人相应、阴阳五行、义理象数之哲学理念融入司法制度的设计之中,构成了司法制度的合理内核。秋官、路鼓、肺石、三刺、五听、五戒、五禁、五刑、五罚、九棘、嘉石、圜土等司法制度的设计体现了先秦时期天人相应、阴阳五行、义理象数之理念。《周礼》还将儒家的仁爱、慎刑观念融入司法制度的建构之中,形成了多层级的预防犯罪发生的规范体系。三刺、三宥、三赦制度是基于仁善之理念设计的慎刑制度。  相似文献   
6.
求实创新 博大精深——杨向奎先生治学的开拓进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鸿修 《文史哲》2001,(2):5-12
作为史学界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 ,杨向奎先生继承和发扬了前辈学者的优良传统 ,并运用新方法 ,发掘新史料 ,开拓新领域 ,由史学而经学、小学 ,由实学而哲学 ,由哲学而理论物理 ,均有卓越贡献。仅就史学成就而言 ,他的治学具有如下特色 :一、由信奉“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到接触马克思主义 ,并以之为指导而形成科学方法论 ;二、尊重前贤而又不迷信权威 ,为《左传》、《周礼》洗冤以使之免于湮没 ,并主持发掘整理了孔府档案资料 ,丰富和开拓了史料建设 ;三、熟练地运用以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来互相印证的“两重证据法” ,取得高水平的成果 ,并根据亲历凉山彝族考察进而掌握了以文化人类学资料印证古代史的“三重证据法”。求实创新的不懈探索 ,博大精深的学术成果 ,使杨向奎先生巍巍然成为一代史学大家。  相似文献   
7.
周礼》中记载的“六诗”是中国早期乐诗形态,蕴含着丰富的王官文化信息.大师作为瞽睬之长,掌教“六诗”,主要服务于上古王官之学.由于周王朝对百工技艺教育的重视,瞽睬在当时社会分工中被选为文化传播主体,在典乐诗教体系中,瞽睬大体承担着管理、授学、表演等具体职能.这对早期“六诗”的生成传播产生了重要意义.伴随巫瞽文化地位的丧失,周代“六诗”亦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8.
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正义》第四册存在校对漏误61处:乙巳本正确,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正确,因误判而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从楚本;乙巳本、楚本均误,改而未出校;校记失考;乙巳本、楚本不误,排印错讹;乙巳本、楚本讹脱衍误同而失校(涉上下文而讹,形近而讹,义近而讹,衍文,倒文,出处错误).存在标点失误45处:叙述语误为引文;引文误为叙述语;破句;当分未分;不当分而分;书名篇名人名误标失标.  相似文献   
9.
礼是古老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法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礼起源于无阶级社会的原始习俗与宗教,是祭神致福的一种仪式,所谓礼,履也,所以祭神致福也。礼的形成是社会分裂为等级之后,在原始  相似文献   
10.
馂馀礼是祭祀祖先的活动结束之后,周天子率众逐级分享祭品的礼仪。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馂馀礼是以食物共享的方式在神与人、君与臣、以及人与人之间建立和维持亲属关系的仪式。作为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共餐仪式,馂馀礼的宗教功能在于沟通人与神,使鬼神的庇佑和赐福通过共享食物的方式传递给人,使人摆脱疾病和厄运,获得福祐;政治功能在于通过共食和赏赐相结合的方式消除等级差别带来的隔膜和对立,实现社会的统一,维护等级制度的和谐与稳定;社会功能在于加强个体之间的情感、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使血缘认同上升为族群认同,以族群团结实现家国和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