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3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土建工程管理在现代化施工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工程完成质量和经济投入合理性、结构安全效益等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按照我国土建施工管理的状态进行细化分析,涉及具体的投资管理体制、人员素质构建方面仍存在需要落实改进的空间,因此关于新型控制思想的建立等势在必行,这是具体重视项目成本投入和质量优化的合理举动,可以确保提高项目运行的效益水准。本文就是根据细化的管理方式以及实施细节进行规划的,希望对相关建设能够产生些许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内外ESP课程研究的理论梳理,以"土建英语"课程为例探讨大学英语体系内ESP课程实施中的课程需求分析、课程设置、教材、师资、教学方法及教学反馈等系列问题,为相关课程研究提供新视角,并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出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3.
施工现场管理对于土建施工管理很重要,是土建管理的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状况,分析了现场管理的蓥妥性,提出了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蒙歆文 《经营管理者》2009,(17):332-332
本文从我国土建施工企业的现状和土建行业面临的形势着手,详细阐述了土建施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主动应对竞争与挑战的措施,总结了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测量技术和测量仪器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土建类测量学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及教材、教学方法等都已很难适应生产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因此,高校土建类测量专业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新的教学体系应能综合测绘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体现测量学是其他学科应用与研究的工具,反映出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并配合高校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适应未来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存在着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繁多、企业、学生重视不够、成本高、证书管理混乱,"证出多门"、"含金量低"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双证"制度的宣传力度、改革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增加考证课程的内容,降低考证的成本、规范证书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关系到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是土建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本文对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培养土木建筑交叉学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古老的工程学科专业之一的土建类学科,其未来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即是同其他新兴边缘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土建类专业进行多学科交叉创新性改革尝试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建类专业学生学习信息类课程并通过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熟练掌握常用软件工具,进而提高交叉学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为实例,根据该学院专业多,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总结了如何进行多学科专业的融合,从中开展创新选题并进而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理想效果的一些经验,为研究型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以及新时代下交叉学科的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位置、不同电气布置、不同结构形式下的变电站土建设计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推行的"两型一化"土建设计标准,对变电站土建工程各个设计阶段的合理性进行充分研究,从变电站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来阐明土建设计的合理化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交通土建类本科生科研素质偏低的情况,通过采取加强新生专业教育、实行导师制、不断深化课程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毕业设计(论文)与科研相结合等多项措施,提高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本科教育中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