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13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7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苏勋丞是河南永域人,曾在清朝皇宫的宿卫营当兵,多次见到过慈禧。一个冬夜,苏勋丞和另一名士兵在宫内站岗,此时正是慈禧进夜膳的时候。天刮着寒风,俩人又累又饿。没想到,两个宫女奉慈禧之命给  相似文献   
2.
萧何月下把韩信追回来,又极力向刘邦保举让韩信挂帅带兵。刘邦被磨得没办法,就赌(du)气地说:“好吧,你叫他来,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大本事。”韩信被请来,刘邦拿一块五寸见方的布帛(bo),递(di)给韩信说:“我给你一天的时间,你在这上面画士兵,能画多少,我就给你多少。”站在一旁的萧何心想:这块小布帛,能画几个士兵?急得暗暗叫苦。不想韩信却毫不迟疑地接过布帛就走。  相似文献   
3.
日本遗族会     
龙富 《日本研究》2006,(3):85-85
日本遗族会成立于1953年3月,其前身是战后成立的日本遗族厚生联盟。日本遗族会的会员主要是由在二战中阵亡日本士兵的家属组成。日本遗族会不仅通过自身推选参选议员,而且,其历任会长大多是由日本众议院议员或政治人物来担任。日本遗族会依靠日本政客的支持,无偿租借了东京的九段会馆来作为其活动场所。此外,日本遗族会在日本各地还广设分会和支部。可以说,日本遗族会拥有众多会员和分支机构,是日本诸势力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势力。日本遗族会一直主张在国会通过“靖国神社法案”,并明目张胆地支持内阁总理大臣和阁僚参拜靖国神社,反对分祭方案…  相似文献   
4.
男孩的父亲嗜酒如命,生性暴虐,自小生活在拳脚下的男孩子做什么都怯生生的,因为这个,他也经常遭到同伴们的嘲弄和耻笑。男孩也为此苦恼不已,他一直梦想着成为一个勇敢并且受人尊重的人。  相似文献   
5.
我不否认自己很喜欢《士兵突击》,但在最初的兴奋感动之后,我想换个角度来看这部片子的立意、建构以及当下这股几乎一边倒的赞誉热潮。  相似文献   
6.
伤残士兵抚恤金制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对退伍的伤残士兵发放抚恤补贴的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对这项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新自由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英国民众的推动以及维护军队的稳定等是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针对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在遵从主体间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士兵主体性,发挥士兵的主体性,并结合实践教育以及士兵自身的可塑性,可以探索一条符合部队基层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携全家从甘肃返回北平,租住于东城北新桥大头条50号,一个有八户居民的大杂院。大头条东头是北新桥学校与教会医院,南边是交道口师范学校,大头条内大部分房产归北平总学监云紫晨所有。云紫晨当宪兵上校的女婿一家住在我们院子的西邻,院子东邻是一于姓商人。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宪兵上校邻居乘飞机逃离北平。于家的儿子解放时公开了地下共产党员身份。有人命案的中统特务头子云紫晨,解放后被关进了监狱。此乃后话。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人职业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所以退伍回乡是我国绝大部分军人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路径选择,这其中就包括农村籍青年退伍士兵。通过对鄂西南D镇18位农村籍青年退伍士兵的深度访谈发现,他们从军营到乡村的回乡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具体体现为农村籍青年退伍士兵在回乡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双重排斥感、在接下来重新融入乡村时所面临的三重张力感和在乡土社会中所产生的双重剥夺感。而有效克服青年退伍士兵的回乡困境以及实现其乡村再融入,则需要从国家和个体"两个层面",以及政策引导、制度规范、权益保障和社会支持等"四个维度"来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4,(8):22-23
二战的战场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支秘密部队,这支部队的士兵中有歌手、插画家、音效师。他们用自己的演技和创造力一次次让德军受到“惊吓”,他们最有效的武器是艺术,他们的工作是一愚弄希特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