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诗歌作为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形式,其语言文字只是表层现象。从认知视角来看,具有共同认知机制的象似性和隐喻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诗歌之中,并影响着诗歌中文字、意象、概念等的构建。基于Peirce的象似性理论及Lakoff等人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认知视角下象似性和隐喻性在建构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中的运作机制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江城子(二首)张泌碧阑干外小中庭。雨初晴,晓莺声。飞絮落花,时节近清明。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秋水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这两首词的内容或许透露了作者青年时代的一段恋爱经历。第一首写早春自然景色和女子闹得无聊的心情。"碧阑干外小中庭",词中少女居住的环境虽然相当不错,在这夜雨初晴、晓莺啼唱的早晨,在杨柳飞绵、落花狼藉、清明将近的  相似文献   
3.
书法     
及时霖雨夜绵绵,洗涤尘埃净宇寰。 澄澈溪流无浊水,文明社会要清廉。  相似文献   
4.
1943年春天的重庆,战火笼罩下的歌乐山,仍然夜雨巴山,春意盎然。一天傍晚,王右家打扮一新,准备外出与罗隆基会合。这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正要出门时,她的好友杨云慧泪流满面地找上门,来讨要写给罗隆基的情书。惊愕之余,王右家还是淡定的,一如她一贯的优雅从容。她知道丈夫的情书就放在书房书橱第二个柜子里。只是她和他曾有约定,婚后要给彼此空间,对女人们写给丈夫的情书,她并不在意,从不翻看。  相似文献   
5.
苏轼《予以事系御史台狱二首》(其一)诗云: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来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王水照先生和朱刚合著《苏轼诗词文选评》注“百年”二句:“说自己死前所负的债务由苏辙先予偿还,死  相似文献   
6.
剪烛西窗     
“何当共剪面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名作《夜雨寄北》的诗句。想那西窗下,荧荧一烛,诗人促膝夜谈,几番风雨成隔世,共话白头到跟前,看那烛光由短而长、由高而低、执剪修心,是何等的悠然!  你点过蜡烛吗?看过那跳动的烛光和飞舞的烛花吗?感到过那蕴藉中所含蓄的幽幽之情吗?  选蜡烛,实在有很大的学问,尤其是那“烛心”,偏了的不能要,否则燃烧不会均匀;太粗了的不可取,因那烛火虽强,却消逝得快,且少了情趣;太细的也不能用,因为一点微风,就会使它熄灭。至于点燃的时候,就更要讲究了:那烛台…  相似文献   
7.
8.
夜雨秋灯录》是追慕《聊斋志异》的作品,二者都塑造出很多鲜明的女性形象。《夜雨秋灯录》中的女性形象是对《聊斋志异》的继承和发展,书中的女性更加贴近人情世态,并且具有更为自觉的主体意识。然而,书中大量出现的节妇、孝妇等形象则完全绕开了《聊斋志异》中的以情抗礼,而回到了纲常伦理的束缚之中,这是一种无奈的停滞。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文学体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得益于跨文化交流的发展,所以培养出优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成为了近年来翻译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以《夜雨寄北》英译为例,收集200份翻译实证,与许渊冲先生译作进行分析对比,进而研究学生的翻译成果并探讨教学策略以促进改善诗歌翻译教学,培养更多合格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0.
考察《夜雨寄北》“巴山”所指,须辨析唐诗中“巴山”“蜀山”用法及唐剑南东川之历史地理。《全唐诗》所涉“巴山”约三分之二指古巴地之山,约三分之一指川北之巴岭,即巴蜀经汉中往返关中所经大巴山脉西缘。但目前所知李商隐行迹,没有初秋由巴蜀经汉中返关中的记载,所以巴岭之说缺乏依据。今影响最大的“泛指东川(今四川东部)一带之山”说则误读了唐代地理,唐剑南东川辖区在今四川之中北部、中部、中南部、重庆西部而非“四川东部”,今四川东部中晚唐时属山南西道,今重庆东部属荆南。综合考察,唐诗中的“巴山”除少数指川北之巴岭外均非确指,而多用以区分巴、蜀、楚等地域与文化或羁留之地。但兼具“巴山”“夜雨”“秋池”,尤其是极易触发羁旅中诗情的“相思”题旨等诸要素集中之地、唐时李商隐任职的剑南东川所辖渝州之缙云山,仍最可能为李商隐创造文学典型的触发地或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