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智慧结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堪称传统医德文化的经典,融汇了儒家仁爱、道家无为、佛家慈悲的思想,是医学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医德专著,对其从儒、释、道三方面进行文化溯源,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现代医德有着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身心健康是修道过程中自利利他的要件,因此维护身心健康的医药保健之学,自然会受到佛教的重视.在本文中.依<阿含经>苦、集、灭、道的四谛总纲,将病苦归诸四谛中的苦谛(八苦之一),依此一生命哲学的架构,来论述佛教对疾病预防、医药保健的看法,亦即善知疾病之苦(现状)、苦集(原因)、苦灭(目标)与苦灭道(方法).生命是物质和精神的统合,也是身与心的统合.疾病即是四大不调,须要对症下药,调和四大以治身.而四大不调虽是生理现象,但是生理现象的形成,依然是因缘生法,有着身心交感、环境影响、业力牵引等等复杂因缘.环境牵涉到的因素十分复杂,而且大都无法操之在己.但身心交感、业力牵引,就与个人的作为有密切关系.情绪因烦恼而起伏,身体因嗜欲而伤损.病从身出,身依业起,业由惑生,惑唯心造,因此,心为病本.治本就要治心.依三增上学、八正道以治心,这正是佛教医学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3.
"神"与"化"的关联出现及其哲学化是在战国时期完成的。最初"神"是形容"化"的神奇、神速、不可思议,其表述常常是"其化如神",既可以指自然界之变化,也可以指政教之感化。《孟子》《荀子》同时出现"所存者神,所过者化"一语,朱熹认为这可能是孟子、荀子同时引用的一句古语,这里"神"与"化"开始对举出现。到了《易传》《管子》,"神"哲学化、本体化,指向存在之整体性,明确以"神"为"化"的动力因,"穷神知化"为道德修养之最高境界。战国末期或汉初的道家典籍中开始直接出现"神化"一词的合成词,认为"神化"为自然德教的最高境界,强调"神化为贵""太上神化",道家自然无为的气息浓厚。西汉《盐铁论》及东汉蔡邕文集中也常常用到"神化"一词,"神化"思想广泛影响到社会文化和文学层面,用来形容德行或德政之高。后世常以《庄子》所说"《易》以道阴阳"为《周易》的主旨,朱熹对此也甚为推崇。也有学者批评《庄子》"《易》以道阴阳"之说为"未知《易》"。实际上,司马迁《史记》引孔子所说"《易》以神化"更能揭示出《周易》的主旨和根本精神,孔子"《易》以神化"比《庄子》"道阴阳"之说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学文化思想灿烂辉煌,中华医学人文精神光彩夺目.文章以《大医精诚》为视角,分析了医古文中闪耀的传统文化思想光辉,其中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本主义思想,医乃仁术、济世救人的儒家仁爱思想,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民族敬业精神,重义轻利、清正廉洁的传统道德规范,成为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中耀眼的明珠,也成为后世医务工作者思想道德和精神的脉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精诚文化为本,构建了医院精诚文化体系框架,通过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面开展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对医院精诚文化体系的不同维度建设进行剖析研究。“精”包括为业“三术”,即技术、学术和艺术,从专业技术观、学术研究观和医学艺术观等三个维度进行阐述;“诚”的要旨在为人“三品”,三个层面体现于品德立人、品行化人和品质引人,从以人为本引导出组织关系的亲和文化,以期提升医院文化内涵,增强职工的文化认同感,以品促术,品术共进。  相似文献   
6.
《东西南北》2008,(2):56-56
中医名家祝继兴教授自62年行医长春,四十多年的从医历程使祝教授始终把4个字沉甸甸地装在心里,那就是"医者仁心"。  相似文献   
7.
大医精诚》是唐代孙思邈巨著《备急千金要方》绪论第二,提出了医生要精诚双修,尤其注重医德提升。文章论及内容广泛,对当代医学生教育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精的内涵是生命之源,诚的内涵是生命力的完全、真实呈现.精诚观念成熟于先秦时期,指当人之生命极其精纯时,生命力积聚外发并与天地、万物感通,产生神奇的效果.精诚观念是中国古代早期重要的生命理念.在文学领域,精诚观念在咏物赋的成熟、史传文学人物塑造以及历史的小说化等诸多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庄子是一个文学否定论者,但他否定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文学观念。这种否定与他追求个人精神自由和情感安顿的思想取向是一致的。他从人性的扭曲、人情的悖谬入手,对社会文明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始终以一种超越的姿态,强调并维护着个人精神的独立和自由。他主张法天贵真,不拘于俗,精诚地表达个人的情感,以为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从精神活动的自主性和审美活动的私人性出发,庄子进一步提出了言意、精粗、形神等重要命题,极大地开拓了人们对文学艺术的认识,并补充和深化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文学观念。不管庄子的超越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提供了一种个人精神自由和情感安顿的途径,或者说为个人提供了精神情感的可能栖息地。这是秦汉以降许多著名学者和文学家青睐庄子学说的重要原因,也是后代的文学观念常常从《庄子》中汲取思想营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孙思邈的医德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唐名医孙思邈,医德高尚,言行一致。他终生专一于医,不慕权势富贵;谦虚好学,博极医药之源;以济命扶危为己任,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心赴救,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尊重同道,扶掖后学。这对当今医务工作者仍有教育、感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