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说对叙述者的选择是一个十分有趣而又复杂微妙的叙事学现象与问题,《孔乙己》无疑是这方面一个经典个案。关于《孔乙己》的叙述者究竟是谁,学界一向给予特别的关注和讨论,然而意见相异甚至相反。所以,孔乙己的故事究竞是由谁怎样叙述出来的问题,随着现代叙述学理论与方法的兴起,近年来并非偶然地成为《孔乙己》研究的一个焦点和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
孙雁雁  李杰 《东岳论丛》2012,33(5):39-42
文章以《孔乙己》为例,分析语篇解读过程中副语言形式所起的独特作用.文章首先穷尽《孔乙己》中关于孔乙己的副语言形式,将这些副语言形式投射的语言形式从结构上进行归纳分类,并分析其在语篇构建过程中的作用.文章从及物性角度,首先将语篇中出现的所有的副语言形式进行相应的及物性过程定位,由此发现及物性过程在结构和出现频率两方面的特点,进而发现不同的及物性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多次凸显语篇主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慢就业”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的焦点、高校就业工作的痛点。当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可以划分为主动型“慢就业”和回避型“慢就业”两种类型。大学生“慢就业”既受制于社会结构的约束,同时也是个体职业决策自愿选择的结果,是复杂社会结构约束下就业形式与就业观念多样化的综合体现。破解大学生“慢就业”困境,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这一现象背后的隐性因素,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帮助大学生优化择业观念,重拾就业信心,重塑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的讨论法教学中,许多老师总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讨论问题的设计、讨论方法的选择、讨论程序的调控以及讨论氛围的创置等方面,而忽视了对讨论结果呈现方式的探讨。在讨论教学中,以上各方面诚然重要,但仅注意到以上方面是不够的,讨论教学的效果如何,最  相似文献   
5.
面对思维活跃充满活力的学生,教师要不断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形成求知的趣向,让教学活起来以实而不死,活而不乱为原则,抓住语文教学的实质,讲究实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文人行乞     
古代文人落魄起来,只能跟流民一样行乞,是乞讨的乞,不是行窃的窃。饿到行窃就难看了,只有孔乙己的窃书者不为偷才稍显风雅一点。文人行乞的不少,徐文长、唐伯虎都是。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与陈士成的悲剧命运提出新的看法科举制度断送他们的前程,民众的冷漠把他们逼上绝路,鲁迅着重思考的是他们的寂寞与"五四"新式知识分子寂寞的联系,是鲁迅探索中国知识分子道路的前奏.  相似文献   
8.
吴明华 《决策》2008,(12):25-27
网络舆论经常给官员造成巨大的压力,但这—次,网上对于刘仰刚扮演“孔乙己”推销螃蟹的争议,并没有让他如坐针毡。相反,对于自编自导这出戏的刘仰刚来说,网上的炒作正是他想要看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照以赏析短篇小说The sample和《孔乙己》的相同和相异之处,从时代和社会背景来分析两位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的根源。通过解读两文的叙事方法以再现其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对比和鉴赏中西文学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夏立群 《社区》2011,(32):5-5
他对书有着特殊感情。当年为了读书不惜去“抄”、去“偷”的人。除了孔乙己.还会有谁迷书会迷恋到去“偷”来看?他不光“偷”书来看,还曾经“抄”书来看。他对书的痴迷胜过一切。他就是著名的大作家、大画家韩静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