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328篇
社会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故事内容的空间流转频繁,文中超现实空间与现实空间并存,现实空间则涉及多个不同地域空间和众多空间场景,以及特定的空间类型。空间元素在小说中承担了一定的叙事功能,既配合时间叙事,也引导叙事视角的转移,成为小说诗词叙事的载体。题壁诗的公共空间属性在这篇小说中有所消解。其空间书写具有强烈的寓言性,营造了情绪氛围,特定的空间具有特殊的历史象征意味,产生反讽效应,强化了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南太平洋岛国文学文化逐渐受到国内国外更多关注。目前国内对南太平洋岛国文学整体及各个岛国文学个案研究都不多见,萨摩亚文学研究在整个南太平洋文学研究中相对较多,但是缺少系统性,现有研究仅聚焦于艾伯特·温特等个别作家经典作品的解读。萨摩亚经历了长期的被殖民过程,其西方殖民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体现在那个时代土著作家作品中,而独立后主体意识的增强和现代化发展必然带来萨摩亚土著文学作品的变化与发展,当代文学作品更多引导读者关注女性独立、家庭暴力和现代化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传承等当代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寓言创作在我国的文学创作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先泰时起就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流变,到了唐代,更显成熟,这从柳宗元的寓言创作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影响研究的角度,以《变形记》和《现实一种》为例,分析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对中国先锋派作家余华的影响。 余华不仅在叙述风格上,而且在小说意义的处理方式上和情绪浸染方面,均与现代文学鼻祖卡夫卡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基本上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来评判《狂人日记》,一个突出的共同点是把“狂人”看作可以归类的具体的人物形象。但不管是“狂人说”、“战士说”,还是“统一说”,都与文本所呈现的真实存在很大的距离。其实,《狂人日记》不是现实主义小说,而是现代主义小说;“狂人”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人物形象。只有将作品当作整体性的隐喻象征符号系统,才有可能破解深藏的意义密码,把握其“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  相似文献   
6.
宋濂寓言继承我国寓言创作的优良传统 ,在思想内容与艺术上均有特色。思想内容包括 :宣扬儒家思想 ,明道立教 ;阐述为政之道 ,表达政治理想 ;表达任贤用能等人才思想 ;讽世刺时 ,批评不良风气 ;阐述人生道理 ,启迪民智。艺术特色有三 :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大批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擅长写对话 ,长于论辩 ,行文简练 ;篇末议论 ,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7.
8.
9.
伊格尔顿是反"本质"论者,他把对"文学"的命名看做是各种现实关系相互纠葛所形成的某项事件。伊格尔顿从对语言的分析出发,将其与现实的话语相连,引入本雅明的"寓言"概念,企图从中找出从语言通往现实秩序的入口,而修辞理论则是伊格尔顿语言关系现实化工作的深入。修辞强调对话性与公共性,这正是现代性建立以来逐步失去的东西,而批评的意义就在于重新唤醒修辞的力量,让个体与其生存的现实秩序变得更具互动性。  相似文献   
10.
30年前,几乎没有人能想象,互联网有朝一日会成为最主流的媒体;20年前,互联网冬天到来时,我们以为这是发展过快的代价;10年前,我们以为互联网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已走到尽头,它将暂缓发展的脚步……然而,每次预测都以惨败告终。回首10年,我们会深深地感到:人类实在是太愚蠢太没想象力了。那么,用10年后的眼光看今天,当下做出的判断是不是依然出奇地幼稚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