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传统知识的利用呼唤知识产权的保护,催生了传统知识的地源披示.传统知识地源披示有自愿披示、强制披示、许可证披示三种模式,根据对各模式的学理比较分析论衡,应选择许可证披示和强制披示二者结合的运作机制.针对传统知识保护的发展,我国也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服饰是传承少数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变迁,同时也是族群内部对身份角色的标识和强化。哈尼白宏先祖们由于瘟疫、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曾经历过多次迁徙,部分经过贵州迁徙到云南红河三村、垤玛一带。白宏姑娘至今从未婚到已婚重要外在服饰表现就是佩戴"披呎",通过个案研究哈尼白宏的"披呎",来窥探少数民族认同和伦理道德规范对哈尼族独特文化的展演和影响,反思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承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朝服是清代最重要的礼服,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服装之一。清朝入关前服饰制度还没有建立,但朝服的形制已经存在,档案史料、图像、实物等资料显示:称谓上,清入关前朝服常被称作朝衣或披领;功用上,主要用于朝觐、巡视等一些正式场合;形制上,其独特的领口样式在入关前已经存在,男性朝服上下分裁,下裳打褶与明代"帖里"有关,女性朝服的搭配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较为完善;纹饰上,朝服面料和纹样受明代影响较大,其纹样是多元化的,柿蒂纹和团龙纹朝服在太祖朝已经存在,团龙纹朝服在康熙朝仍然使用。  相似文献   
4.
"被发文身"的"被"是"披"的借字,应释为"剪"或"断".汪少华<再论"被发">一文分别从字形关系、词的同一性、对文求义、异文运用、发式范围等五个方面质疑笔者的这一观点,而至为关键的是否定"披荆斩棘"中"披"与"斩"的意义等同关系.笔者认为,无论从词义理论还是言语实践来看,"披"都可归入"斩"类动词,汪先生"一分披一斩截"的理解模式因与语言事实相悖而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5.
肇庆古城墙建于宋代,距今已千年的历史,是广东省唯一保存完整、规模最大,集防御、防洪功能为一体的古城墙.2002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披云楼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为兴庆军节度使郑敦义所建,因楼高有插云天之势,故称披云楼.披云楼分为三个展厅,分别是第一展厅,主题为肇庆古城墙历史;第二展厅,主题为披云楼情况介绍;第三展厅,主题为披云楼名人词句.本文对肇庆市古城墙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主要是靠形象来思维的,以感性的形式来把握世界,因此,他们披文了往往并不能入情,必须经过情境转换,即:语言文字——情境——体会情感。“选境、组境、补境、造境“是培养学生披文入情能力的四步转换。  相似文献   
7.
拉斐尔 《新劳动》2002,(18):26-26
这幅女子肖像,是拉斐尔最理想的女性形象,这个形象的特征可以在《西斯廷圣母》中的玛利亚那儿找到她的影子。画家在此运用极为丰富的绘画语言,充分发挥色彩表现力,从美丽的肤色到华贵服饰上的绵密衣褶都被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画中少女安祥而略含倩笑的脸庞,以及搂在胸前的那只右手,刻画得十分细腻。华贵的衣裙上的百褶纹,  相似文献   
8.
<正>为群众服务1963年5月18日,当天深夜,焦裕禄刚看完文件,准备睡觉。这时忽然狂风呼啸,大雨倾盆,他披上雨衣就出去了。爱人和孩子在火车站找到了他,问:"你一个人出来,怎么不吱一声?"焦裕禄说:"我出来看一下县城里的水能不能排出去,城关镇有些群众的住房不牢固,我去转了一圈看看。"第二天天不亮,焦裕禄马上开县委常委会,安排全县干部群众排水。会后,焦裕禄脱去鞋袜,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带领3位同志赶往水灾最严重的社、队。  相似文献   
9.
从篆刻执刀、运刀及与坦冲刀法比较三方面,对韩天衡篆刻刀法作了近距离揭示和解析,还原韩天衡刀法的原貌。详细解读了韩天衡篆刻刀法的特点,指出这是一种既披削又截进的截披刀法。认为其刀法是在艺术的审美追求中形成的,并凝聚着韩先生数十年来致力于艺术和献身艺术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华比干学会在林氏祖庙比干庙开设了"林氏名人馆",慎终追远,传承文明。开馆10年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多万人(次),引起了强烈反响。新乡是林姓发祥地,三千多年来,林氏族丁兴旺,遍布海内外,英贤辈出,名垂青史者不乏其人,令世人仰慕。众多杰出人物,其优秀业绩和道德风范,可供后世传承。2005年投资万元,在比干庙开设"林氏名人馆"。首批布展的有太始祖比干、受姓始祖林坚、长山侯林放、晋安郡王林禄、九牧祖林披以及民族英雄林则徐、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工人领袖林祥谦、革命先烈林觉民、开国元勋林伯渠、十大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