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代湖南旱灾发生的频率呈加快趋势 ,明代以前旱灾危害大于水灾 ,从明代开始水灾的危害开始超过旱灾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引发饥荒、死亡和其它灾害。  相似文献   
2.
李雁蓉 《社科纵横》2005,20(4):137-138
《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优秀历史著作,保存着先秦时期的大量珍贵史料。其中所记载的当时水旱灾异的情况,使我们今天仍能窥见春秋时期气候变化之一般。  相似文献   
3.
水!水!水! 龟裂的土地、枯黄的树木、干渴的嘴唇……今夏的重庆到处充满着对水的期盼! 两个多月的高温无雨,百年不遇的旱灾,让有长江、嘉陵江逶迤而过,众多支流纵横其间的巴渝大地深深尝到缺水的滋味。  相似文献   
4.
1942年~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遭受了百年罕见的大旱灾.旱灾造成边区农业生产下降,人民生活极端困难,社会秩序紊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除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互助互济来救灾民之急以外,边区军民主要通过组织群众兴修水利,抢种、补种和大种,植树造林等方式来进行抗旱减灾与生产重建.这些抗旱减灾措施的实施为当时晋冀鲁豫边区最终战胜旱灾和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以后的抗旱救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明代汾河流域旱灾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明代277年(1368-1644)汾河流域旱灾史料的整理和分析,采用以县为单位的旱灾等级划分标准,利用线性趋势估计法对当时整个汾河流域旱灾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且从频率和强度两个方面研究旱灾的空间分布,同时以t分析方法对旱灾在时间变化上是否存在突变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明代汾河流域共发生旱灾147年次,平均1.88年发生1次旱灾,平均每年发生旱灾7.6县次,其中以2级旱灾为主(占46.97%).(2)在明代277年中,汾河流域旱灾发生频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且夏旱最多,春旱和秋旱次之,冬旱最少,在季节连旱方面,春夏连旱发生最多,夏秋连旱次之,四季连旱最少.1473年为旱灾频率发生的突变点,1368-1473年为旱灾发生较少期,从1473年开始,旱灾发生频率明显加快.(3)从整个汾河流域来看,上游不易发生旱灾,且强度较小,而下游最易发生旱灾,且强度较大,与此同时,汾河流域中游东部较西部易反生旱灾,且强度相对较大,下游则相反.明代气候变冷是汾河流域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摘要]美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在旱灾防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确立预防为主的立法理念、形成相对完备的旱灾防治法律体系及制定专门的《国家干旱政策法》。这些国家在旱灾防治立法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的旱灾防治法制建设,应该以生态文明为终极目标,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突出对干旱的预防性管理,建立调控干旱全过程和系统化的旱灾防治法律制度体系。在旱灾防治立法的制度设计方面,应尽快完善防旱抗旱法律体系,制定专门的《防旱抗旱法》、加强与旱灾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及加强旱灾防治之间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近600年来我国的旱灾与瘟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有关历史文献、气象资料、报表和地方志的统计结果 ,15— 19世纪 ,全国共发生旱灾 15次 ,总历时 4 9年 ,其中 14次有瘟疫伴生。北方旱灾 14次 ,13次有瘟疫伴生 ;南方旱灾 7次 ,均有瘟疫伴生 ,有 6次南北同旱。 2 0世纪 ,全国共发生旱灾 18次 ,其中 ,北方旱灾 17次 ,两次有瘟疫伴生 ;南方旱灾 11次 ,1次有瘟疫伴生。 2 0世纪的灾害发生率是前 5 0 0年的 6倍。该文指出 ,这是由于在全球工业化过程中 ,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产生了温室效应 ,使气候变暖、降水减少、持续冬暖所致。因此 ,该文建议加快实施西部开发 ,治理环境 ,实施节水、调水工程 ,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以缓解南北旱灾和瘟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乾隆八年京畿南二十七州县旱情严重,乾隆朝在应对这场旱灾过程中,虽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灾害应急体系,但是灾害应急机制已初露端倪,在皇帝的应急决策下,朝廷和地方官吏组成应急体系,采取平粜、蠲缓、赈济、借贷、以工代赈等政策和措施,科学管理,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其中旱灾是困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灾害类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间,内蒙古自治区旱灾频率的变动趋势是:轻旱发生次数递减,中旱和重旱频率递增,严重旱灾增势明显.旱灾灾情的变动趋势是: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受灾范围在2000万亩以上的只有8次,1978~2006年受灾2000万亩以上的年份达16次,进入21世纪,每年的受灾范围都在3000万亩以上,受灾范围呈现扩大趋势.由于各地区抵御旱灾的能力不同,因此成灾与受灾不一定成正比例.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灾面积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资料,对明清时期汾河下游地区旱灾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来看,旱灾发生的频率大、持续时间长,2级以下的旱灾发生的频率最高,3级、4级相对较少,在明中后期、清中后期,发生重度和特大旱灾的频次相对较多;从空间尺度来看,临汾盆地中心是干旱发生的重灾区,周边山地、有支流流经的地区旱灾发生相对较少,入黄口附近因黄河的顶托作用受灾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