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00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有以入诗、入画的传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诗僧、画僧、诗画僧。文人墨客创作的“意诗”、“意画”与心外化的“诗”、“画”有本质上的区别。苏曼殊诗画带有明显的佛色彩,如其诗画里大量出现的佛名相以及带有“依我自悟”表征的“我”的形象第一人称代词,进一步强化了其现代僧的身份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天道观、伦理观、政道观三个方面论证了“狂”派的启蒙思想 ,认为“狂”派的启蒙思想在这三个方面具有一致性 ,那就是只有人 ,只有现实的、感性的人的生命存在才是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己丑春四月,从京赴天水,路遥途远,故携董其昌《画室随笔》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以磨旅途时光,一路浏览、翻阅。二日后从天水返济南,途远路遥,故揽笔作此。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初的一个星期六,天气已经很冷,劳动大厦对面的旧货市场人头攒动,看来收藏热在冷天不受影响。一个地摊上的一把紫砂壶引起我的注意。此壶高傲绝俗,造型别致,在诸多紫砂壶摊位中因新颖而突出。拿过来把玩欣赏,“茶一味”刻字显示出朴拙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良久""不审"珍重"等词语为例,对籍中的词语兼位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兼位词语的新义并不是一般的词义引申或感染,而是由"被兼位词的词义+兼位词的旧义"构成的,因此,无须为其设立新的词性和义项。  相似文献   
6.
在佛教中,那是佛教普遍的修行手段,是“戒定慧”中“定”的基本方式。华严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佛教经典,或指此经中的哲学思想,抑或依此经建立的佛教宗派。是“行”,华严是“知”,两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过若依华严最根本的意项“经典”说,经文倒是涉及那。如《贤首品》谈到“海印三昧”与“华严三昧”,前者是佛所进入的可见到世界一切现象的定状态,后者指具有佛教的一切修行功德、具有从事一切修行能力的定状态。这种联系在“知”的范围内,或者说在“应然”之中。此外在汉传佛教的“实然”里,华严理论的典型代表在华严宗,集中体现在宗。下面将中国佛教史依两宗成立为节点分为若干阶段,简单概括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冷漠问题和道德滑坡现象.净慧法师晚年以佛理阐释良心,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开出了一济药方.他以佛性、佛心、本心、真心、大悲心来阐释良心,重塑了良心的崇高品格;以佛理守望良心,从佛教信仰论、因果论和五戒十善的规则来帮助人们守住良心;以良心净化社会,将信仰、因果、良心、道德融入人们的心中,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净化和心灵的安顿.净慧法师的良心论超越了儒家良心理论的范围,他以佛学理论激活了儒家良心理论,为发挥佛教的道德功能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泰山茶文化自唐代就有记载,北方茶文化即肇始于此。以道教占主导信仰的泰山地区,亦蕴含着丰富深厚的茶文化资源。清初泰山名刹普照寺的住持祖珍师为泰山茶文化的承续与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祖珍既是宗名派临济宗的著名僧人,在清初文学史上也颇有地位,著有《石堂文集》。他"援儒入佛"的思想为"茶一味"的诗文创作与实践提供了深刻系统的思想基础,而他为数众多的茶诗不但集中反映其茶思想,也代表了其诗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9.
门外读禅     
王彦 《社区》2010,(8):49-49
大抵论的人,总喜欢说自己是门外汉,设这个台阶是必要的,因为这种“观世界”的方法论,实在博大精深.稍不注意就妄语了,所以没有人敢说自己精通。能称得上了解的,能梳理出脉络和体系的,已算是卓有建树,当然,少之又少。对于我这样连门外汉都不敢自称的人,于我,只是理性主义上延伸出的实用主义.是功利而实际的观照工具。我用它来临时抱佛脚,作为人世出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与茶道"、"与饮茶"、"与种茶、制茶"、"茶文化及其传播"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其主题是: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是相当深入且广泛的,"茶一味"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