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卫平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115-118
小说创作的真正难点是人物描写,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从总体上说,是处在"人物性格化的展示阶段",塑造出一批各类知识分子的典型。在人物塑造的方法上,由于描写的侧重点不同,分别形成了性格小说、情感小说、心理小说。其中,性格小说是主体,也是最有成绩的。中国现代作家在书写知识分子、塑造其形象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憾。  相似文献   
2.
耕地流转的内在机理是: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引发农民职业分化;农民职业分化引发潜在耕地流转市场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是推动潜在耕地流转市场向现实耕地流转市场转化的重要条件。耕地流转的制度缺憾在于:耕地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阻碍耕地有效供给;农业财政投入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及农民教育培训制度的不完善阻碍耕地有效需求;耕地交易市场制度及相关非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既阻碍耕地有效供给也阻碍耕地有效需求。实现耕地有效流转的路径在于相关制度安排的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当时间那双爬满青筋、布满皱襞的手,叩启末位带“9”年份的斑驳重门,这片广袤大地上总会有成百上千万日渐步履蹒跚的向晚者,会不由自主地作一回神色黯然的回望。回望是为了祭奠,遥祭以青春碎片为供品的人生不二的迷失华期。  相似文献   
4.
从保护儿童利益的角度出发,我国收养条件立法应该在一定范围予以重构。具体需完善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放宽对被收养人限制;禁止无配偶者收养子女;对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与儿童不应区别对待,严格继父母收养继子女的收养条件。  相似文献   
5.
从 2 0世纪 90年代起 ,笔者在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 ,深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原 ,从而拈出了“原人”两字来概括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的基本品格和核心精神 ,出版了《原人论》一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5月出版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 ,一般认为唯有“道”字才可称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 ,最具统摄意义。在文学批评史方面 ,“原道”思想早在荀子、扬雄的著作中已经略见端倪 ,后经《文心雕龙》开宗明义第一篇《原道》加以阐发和强调之后 ,历代文论家大都将此奉为圭臬 ,影响了文坛千余年。然而 ,“道”究竟是什么 ?历来众说纷纭 ,“各道其所道”。因此 ,关于文学本原的问题并没有加以集中和解决。笔者在《原人论》中指出 ,各家之道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异 ,但都离不开“人”,可谓条条“道”路最终都通向了“人”。中国文论中的“原道” ,归根到底就是“原人” ,它体现在心化、生命化、实用化三个层面上。所谓心化 ,是缘于人之所以为人 ,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有“心” ,有意识 ,有思维 ,有欲求 ,有情感 ,有一颗无比复杂的头脑和无限丰富的精神活动。人在对外界事物的接触、体验、认识和再创造的过程中 ,往往把天下之物心化 ,即把客观的世界和主体的精神相融合 ,从而以  相似文献   
6.
朱小年对我进行正式邀约时是冬天,那个时候,我刚刚进他的公司。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IT公司,在科技市场里就像是一只小小的麻雀,因为作为公司的负责人,他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相似文献   
7.
薛睛 《理论界》2008,3(4):83-84
1978—1984年发生在我国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虽然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令人遗憾的缺点。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即理论准备不足,具有抽象恩辨性;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引起思想混乱;传统文化缺失,西化倾向抬头。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于2005年5月1日开始施行,为人民陪审制在我国的继续存在奠定了法律基础。本文回顾了人民陪审制的由来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联系实际,从立法角度和实践操作角度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措施,认为要提高陪审制的法律地位和进一步完善陪审法律规定,使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公众对司法公正的关注、评介和诉求日趋强烈的法治环境下,司法特别是刑事司法偶发的冤假错案必然会给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造成重创.为及时、有效地化解因个案误判所带来的司法公信危机,司法问责问题便跃然纸上.反思我国司法问责的理论研究和制度构建,理论缺失与制度缺憾的现状均较为明显,为此,有必要在建立司法问责理论体系的同时,通过司法问责的专门立法、司法问责体制机制的改革、司法问责公关机制的建立等路径,完善我国司法问责制度,促进公正、高效、权威司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活经历和情感观念历程上,对夏洛蒂·勃朗特本人与她的《简爱》中的主人公作一比较,说明《简爱》的创作心理主要是作者长期受到社会、生活和情感的压抑而产生的宣泄欲求和叛逆性格,并认为在简身上还表现了作者自己既追求平等、爱情,又重视物质财富的婚姻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