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曲别针1867年,美国人塞缪尔·费伊为曲别针申请了专利。最初它是三角形设计,后来被1894年首次做广告宣传的宝石曲别针打败。曲别针曾把一叠纸非常完好地捆束在—起超过100年。橡皮筋橡皮筋是英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845年,斯蒂芬·佩里为它申请了专利。从此以后,世界各地的邮递员们就深爱上了它。英国皇家邮政现在依然使用红色橡皮筋捆绑信件和包裹,目的是便于查找,即便它们掉落也容易被发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同情观点在18世纪欧洲的演变及其与启蒙主义主体观的联系(聚焦于18世纪上半期的情况与之前的铺垫),以及18世纪中叶兴起的人物观点与同情话语的联系(以菲尔丁的小说为主要例证),认为18世纪的欧洲发展出两种同情观,分别对主体的状态与构成做出了两个相悖的假设。假设一:个体之间虽然边界鲜明,但互相之间情感模式相似,个人可以通过想象来认知、体会他人的情感。假设二:人必然受他人情感的影响,个体之间边界模糊,但人与人之间并没有普遍的情感,只有互相受影响的倾向,所以并不能保证情感的有效沟通。如果我们将第一种对同情的理解称为"聚合式同情",第二种就是"间离式同情"。这两种同情观并行交织,构成了启蒙主义主体观中的一个核心悖论,并与新兴现代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手法形成了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央视比赛节目中的出题错误:"鸡菌"误为"鸡枞菌"。2013年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中,主考官李梓萌出题jīcōng jūn,荧屏公布的答案为"鸡枞菌"。其实,正确的写法是"鸡菌",""应读"zōng"。鸡菌,食用菌的一种,由于生长在泥土中,所以字从"土"。  相似文献   
4.
从解构主义看亨利·菲尔丁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以来,解构主义思潮已广泛影响了文学创作理论.从解构主义观点重新审视菲尔丁代表作品的语言结构、篇章构架,我们会发现亨利·菲尔丁的创作与解构主义理论有许多吻合之处.语言大师菲尔丁早在18世纪时就已表现出反传统、反西方理性主义和反二元对立论的思想倾向.在角色的艺术审美上,也表现出永远难以达到本真境界的解构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5.
菲尔丁和马克·吐温的反讽艺术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语讽刺是欧美许多文学大师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其中英国作家亨利·菲尔丁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引人注目。本文通过对这两位作家创作历程的考察与审视,首先以不同的实例说明他们都曾自觉、普遍而成功地运用过反讽手法,继而具体细致地剖析了他们集反讽艺术之大成的代表作品,最后论述了他们的反讽艺术的总体特征,指出了他们运用反讽手法的显同与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6.
《沙米拉》按照《帕梅拉》故事的发展,对主要情节进行了戏仿,调侃并揭露了理查森创作的疏漏和不真实。《沙米拉》的失败之处从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三个方面分析可见:在情节设计上不够严谨、故事发展略显松弛;在人物塑造上刻画单一、缺少多样性;而在主题上,不仅没能反对和嘲讽理查森的美德观,反而在无意中表达了与前者相似,甚至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位富有道德诉求的小说家,菲尔丁在《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和《阿米莉亚》三部主要小说中明确提出了"美德有报"的伦理思想,其中蕴涵的道德奖励意味,深刻反映了这一思想所具有的利己主义特征。与注重观念推演的伦理学家不同的是,菲尔丁充分关注利己主义道德行为展开的具体情境:他强调主人公的仁善动机源于自然的感性冲动,并通过助人美德客观效果的讲述,提出了助人才能助己、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相结合的基本模式。而其中有关强调情感而非物质的现实报偿及荣誉问题的描写,也充分反映了菲尔丁为主人公道德成长寻求价值回馈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8.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英国刑法领域中的经验主义风向渐强,对罪犯信息的关注趋重。同时,宪政变革促进英国的法治实践由"上帝之法"转为"人之法",逐渐步入现代性轨道,向资本主义法制过渡。菲尔丁和荷加斯作为同时期的文艺家,对英国的法治进程有着相同的关怀。在关注社会犯罪现象时,他们将现实主义考量融入对罪犯人物的刻画,强化了刑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他们关注英国法治的现代性转向,反思或质疑传统神学秩序,建构法律权威,表征资本主义法制萌芽。两人运用文学或绘画的修辞策略,或隐或显地反观历史坐标中的法律缺陷,形成对法律伦理的反思,彰显出对法律改良的愿景。  相似文献   
9.
《汤姆·琼斯》是菲尔丁以十八世纪的英国为背景写成的,那时的英国处于一种半封建、半资本的社会阶段,社会中到处都充斥着虚伪、自私以及金钱的腐蚀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就将社会中的美的一面以及丑陋的一面都深刻地揭示出来了,表达了作者的善恶观,文中两位主人公汤姆·琼斯以及卜利福就是善与恶的代表。本文主要评论了《汤姆·琼斯》中的道德观以及批评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解构主义思潮已广泛影响了文学创作理论。从解构主义观点重新审视菲尔丁代表作品的语言结构、篇章构架、我们会发现亨利·菲尔丁的创作与解构理论有许多吻合之处。语言大师菲尔丁早在18世纪时就已表现出反传统、反西方理性主义和反二元对立论的思想倾向。在角色的艺术审美上,也表现出永远难以达到本真境界的解构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