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9篇
社会学   3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钢琴演奏上,所谓能力不仅是指弹奏技能和曲目的难度如何,更指理解音乐的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从广义上讲,钢琴教学并不只是培养技巧娴熟的“钢琴匠”,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音乐知识传授、臂腕指触键等一系列形体动作技能的掌握,而是发于心的能力培养,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过程的训练。技术之于艺术,正如形式之于内容,永远是第二位的。钢琴音乐作品是音乐家情思与灵性的告白,是曲作者才华与精神的交融,是一个以音响为载体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2.
师范生由于进入青年期,其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生的视野开阔,世界观逐步形成,对音乐的情感反应和情绪体验比较明显,有一定的可塑性,这个时候对其进行音乐欣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对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着有利的影响。文章将通过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音乐欣赏对他们心理健康所起到的积极影响,从而提出通过音乐欣赏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感知通道,使音乐作品形象化、立体化,让学生形象地、直观地发现美,感受美,并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探究、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听、看、想、唱、念、写、画、评的立体化音乐欣赏中。  相似文献   
5.
邢新田 《职业》2014,(9):110-110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愉悦和理性满足的活动。本文对心理情感与音乐欣赏的关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音乐科目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而职业道德教育是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教师职业必备素质的重要途径。将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达到以乐辅德、以乐怡性、以乐益智、以人为本的功能,可以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健康的职业道德素养走向幼师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在中小学审美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新的课程标准表明,感觉和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领域,是所有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途径.当前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音乐课效用的发挥.找准当前初中音乐欣赏课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培养德才兼备、情志并重、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更是全社会的迫切呼求。音乐欣赏以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与治疗中发挥着其他学科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状况、音乐欣赏的作用、音乐欣赏对人的心理调节作用、音乐欣赏的多元化等作了较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改革音乐欣赏课的部分内容 ,采取新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艾晔 《管理科学文摘》2009,(10):234-235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以培养人为目标,以文化为背景,以音乐为媒介,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课,则更应该注重文化性,使学生在音乐文化的熏陶中成长。而音乐文化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也是多元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内容和理念。对于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的渗透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