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8篇
劳动科学   33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6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243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国资委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关爱教育帮扶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工作目标,积极动员“五老”凝聚正能量、传递好声音、传承好传统、树立好榜样,敢于担当,奋勇作为,不断开创全委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3.
李俊新 《社科纵横》2008,23(11):50-52
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我国土地面积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千方百计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然而,我国幅员辽阔,欠发达地区情况各异,如何发展这些地区是人们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我们以自己的观点从某个侧面初步予以探索,以期与广大学者们共同探讨一些可行的发展途径,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为将“关爱女孩行动”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庄河市启动”、“全市计生助百家携手共奔小康路”工程。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不失利、不失权,近年来,平昌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合理配置资源、科学规划分流、分类指导就业、促进全民致富”的要求,积极探索失地农民的就业门路,力求变富余劳动力为社会生产力,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使全县3832名适龄失地农民顺利地走上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7日,湖北省民宗委召开了全省民族乡镇1+1对口帮扶工作座谈会暨省民宗委委员单位联络员会议。来自12个委员单位联络员和所对口帮扶的12个民族乡镇的负责人及民族乡镇所在的县市民宗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弱势群体透视及扶植途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于经济上的弱势导致学业、身体、心理上的弱势,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学生面临诸多的现实困难成为大学生中的弱视群体。为帮助贫困学生走出困境,学校应加强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教育、经济上的扶助和学习上的辅导,以促其自信、自立、自强,从而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者。  相似文献   
8.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全国积极推进。作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育起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筑牢乡村全面振兴基础的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规划,探讨乡村振兴理论的生成逻辑和发展脉络,并结合北京科技大学脱贫攻坚阶段的教育帮扶实践经验,研究教育在实现乡村振兴总体目标中的现实意义,探究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内在推动力,旨在为新时期高校发挥教育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通过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潘家湾土家族乡地处宜都市西部山区,与五峰、长阳两个土家族自治县交界,于2000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是湖北12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也是宜昌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该乡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所辖9村1社区,62个村民小组,1.5万余居民,其中土家族人口占41%。曾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茶叶)""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全省十佳民族特色村寨"等称号。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由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四个子系统构成。"两项制度衔接"政策的出台,使得精准扶贫已经日益机制化。但不能忽视的是,在实践中,精准扶贫的四个环节中"脱靶"的现象非常突出,并衍生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精准识别"脱靶";精准帮扶"失准";精准管理"粗放";精准考核"片面";精准扶贫"畸轻畸重"。针对上述问题,立足实践,提出对策:(1)"聚焦"识别;(2)把脉意愿,"靶向"帮扶;(3)强基固本,动态化管理;(4)完善精准扶贫考核机制;(5)精准帮扶更加注重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