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9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79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7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41篇
丛书文集   304篇
理论方法论   219篇
综合类   1552篇
社会学   453篇
统计学   2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829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articipant retention is a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success of longitudinal research. Challenges in re-locating and retaining participants over the long term are major issues for researchers working with young people who face adversity and experience frequent changes in circumstances.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tudy of vulnerable young people and their transition into adulthood. Rather than the more conventional schedule-based approach to locating and re-interviewing young people, a relational process, the ‘right time’ framework, was used to facilitate young people's involvement in the study. Embedded in the ‘right time’ framework is recognition of the diverse and fluctuating circumstances that shape young people's availability for interviews. Several case examples are considered which amplify the way that the ‘right time’ framework allowed the research to navigate around these circumstances. The case examples highlight the value young people attached to being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n the ‘right time’ of wider relational tensions for young people and the need to negotiate researcher status as a different sort of adult. The ‘right time’ framework contributed to a high retention rate in the study generating a more representative sample and enhancing the subsequent data analysis by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lives of these vulnerable young people.  相似文献   
2.
2005年到2014年的APEC领导人宣言中的评价资源以借言为主,正面评价突出,其中鉴赏资源丰富,语势较强,立场分明。这些既体现出对话的和谐,又表明了领导人的决心和信心。2014年的领导人宣言的特点是亚太国家成果众多且认可度更高,特别鼓励区域内,以及政府与私营企业的战略性合作。  相似文献   
3.
Simulation results are reported on methods that allow both within group and between group heteroscedasticity when tes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independent groups have identical regression parameters. The methods are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extant techniques, but their finite-sample properties have not been studied. Included are results on the impact of removing all leverage points or just bad leverage points. The method used to identify leverage points can be important and can improve control over the Type I error probability. Results are illustrated using data from the Well Elderly II study.  相似文献   
4.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的步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指出影响中国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并针对中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改革提出具体的建议 ,即应该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拆除学科壁垒、以人为本、为学科和人才超常发展提供条件 ,实现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轨的基础决定了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方向的不同,产权改革的效率决定两国经济转轨的成效。通过两国经济转轨的比较,文章认为有三个方面的深刻经验教训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即经济转轨必须高度重视政府的作用、产权私有化并非提高效率的充分必要条件、产权制度的变迁具有演进性和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一、制定符合国情的贫困标准,明确扶贫开发的具体帮扶对象;二、坚持开发式扶贫,把解决贫困问题与对贫困地区进行全面开发结合起来;三、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四、积极开展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五、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人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长期的发展 ,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并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文人音乐的审美体验出发 ,对文人音乐的审美特点试做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边区人权法律的颁布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陕甘宁边区人权法律产生的背景 ,阐明了陕甘宁边区人权的法律概念 ,概括了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的重大措施 ,总结了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在建国后长期被主流话语忽略和批判,后来随着“沈从文热”在海内外升温,“湘西世界”逐渐成为瞩目和神往的对象。这个世界是否“桃源”的争论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桃源”情结是沈从文和读者共有的,是人类对理想家园的追寻和期待。审美经验沟通了作者和读者,“湘西世界”成了沈从文和读者自我救赎和抵抗异化的虚拟天地。  相似文献   
10.
村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石。晋察冀边区经1938-1940年村政建设,广大乡村实现了由村长制到村民委员会制的过渡,大批抗日人士走上了村长的岗位。为推进全民族抗战和边区民主建政进程,1941年之后的晋察冀边区村选贯彻了"三三制"思想,在更加扩大的民主范围和统一战线的基础上进行村政建设。村级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建设,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政权观日渐成熟。它适应了全民族总动员的抗日斗争的客观需要,适应中国社会阶级构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国情,使各抗日阶级、阶层、党派代表进入基层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行使议政从政的权利,促进了乡村社会治理,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乡村民众的抗日救国积极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解放区和新中国成立后村政建设积累了经验,树立起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