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2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92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77篇
综合类   316篇
社会学   159篇
统计学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其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始终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作为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倾向的代表人物,乔伊斯在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大胆突破传统,以强烈的文学实验精神将其创作理论应用到实际创作中.以时间、意识和技巧为创作中心,生动展示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的现代精神气质.本文以其代表作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为实例,旨在从两个方面展示乔伊斯的文学实验精神,即乔伊斯美学理论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其现代主义创作技巧在体现小说整体布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肯定教师在高等学校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基础上,指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并提出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民社会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农民工。按其居住地和从事职业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在乡在土型、在乡离土型、离乡离土型、离乡在土型四种类型。在乡在土型农民工既在家乡附近的企业打工,又经营土地,二者所得为其经济来源;在乡离土型农民工在家乡附近的企业里打工,不再经营土地,完全把打工收入作为经济来源;离乡离土型农民工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完全和先前的承包地脱离关系,打工收入为其经济来源;离乡在土型农民工虽然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但家庭承包地仍然经营着,二者所得为其经济来源。文章的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研究农民工,认识不同类型农民工的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需求,为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有效地解决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当前德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不适应表现出发,分别从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内容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德育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层次原因,并进一步强调要提高我国德育改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5.
采用CT—图像分析法,在尸体研究的基础上,对50例中国男性样本(18~23岁)进行了全身CT横断层扫描、影像分析和测算,获得了样本各环节的长度和体积等惯性数据。进而确定了中国男性青年人体体积的分布,并据此建立了以身高、体重为自变量的直接计算中国青年人体各环节体积的二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a young woman’s narrative of leaving home and her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The case study is part of a larger research project about young women with an experience of an early break-up from home, through running away or being thrown out. Empirical material underlying this paper consists of a qualitative study of 12 young women that have been interviewed.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understand how events like running away/being thrown out of home influences their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The particular narrative demonstrates how a young woman presents and accounts for such a dramatic event as running away or being thrown out from home, and how that is understood in relation to her adulthood. A further aim is to illustrate how social services efforts are reflected in her narrative.  相似文献   
7.
中国流动儿童政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玲  李兵 《人口研究》2007,31(2):71-80
本文从儿童权利平等的角度出发,结合2003年“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活状况调查”数据,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流动儿童政策的现状,剖析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义务和责任关系,分析影响流动儿童政策制定、执行等环节的因素,针对流动儿童主要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董志峰 《社会工作》2012,(10):56-58
2011年11月,中组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充分说明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进一步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高质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培养模式构建等三个重要方面切入,提出对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Popular commentaries lament that reforms to the financing of Higher Education (HE) in the UK will operate as a significant deterrent to HE participation amongst students from less advantaged backgrounds. This view of debt as a deterrent is powerful and exists not only at a societal level, but also, as we show, is present in schools. Our data reveal, however, that these ‘debt commentaries’ play out very differently across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ir catchment and the sorts of views staff hold about pupils in relation to their fear of debt. Furthermore, students’ views on debt largely contradict these popular ‘debt-as-deterrent’ narratives and instead are often characterised by acceptance, ambivalence and at times positive orientations towards the prospect of debt. These findings vividly illuminate both the regional and institutional specificity of staff and student decision making in relation to ‘debt’, hence they have substantial implications for HE funding policy specifically and debates about widening participation in HE more generally, where ensuring greater equity in the scope of choices young people have when it comes to choosing a university is a pressing concern.  相似文献   
10.
赫斯和马克思是生长在同一个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有着相近思想兴趣的两个人,因为都有着对当时社会中人类苦难的特别关注与极度怜悯,而有了寻找苦难根源及寻求改变当时人类苦难之良方的志向,他们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可以说"人道问题意识"是他们心头共同的用一生的行动探寻和思索的问题意识。如果再追问他们是如何探寻"人道问题"的,则发现他们一直在试图克服"受苦者的目光",即试图解决人的个体存在与类存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