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597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系统总结了我国城乡差距、城乡关系失调的具体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了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意义,继而从改革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联动的工业化路线等方面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农民主体意识觉醒,价值取向市场化、现代化。非农就业成为农民的理智抉择。抉择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试论建立现代农村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 ,建立现代农村制度是中国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文中论述了现代农村制度的概念、核心、基础 ,以及建立现代农村制度的重大意义、紧迫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英国圈地运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及社会后果 ,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农民的影响各异。圈地运动并不是造成农民消亡的主要原因 ,也没有起到驱逐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业的作用。因此不能夸大圈地在农民消亡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农村之“推力”与城市之“拉力”下,进入城市,他们能否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历史蜕变,是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由于后发展国家政府导向的前瞻性与我国的国情及时代之要求,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的自然转化之路,只能发挥后发优势,由政府与社会对此历史进程加以“助力”,使之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此历史蜕变。  相似文献   
6.
从农地制度的角度,阐述了农地制度创新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的影响,分析了现行农地制度创新对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的一些障碍因素,提出了创新农地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采用嵌套Logit模型,基于江苏省病虫害统防统治试点地区630个水稻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对影响农户采纳包药防治服务与全承包防治服务的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第一层次病虫害防治模式(统防统治与自防自治)采纳时,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认知是影响其防治模式采纳决策的重要因素。在第二层次病虫害防治方式选择时,用工补贴、宣传引导、雇工价格变异系数、服务价格、户主年龄、与农技员联系强度,对农户包药防治服务采纳决策有显著影响;用工补贴、雇工价格变异系数、户主年龄、留守劳动力人数、家庭收入水平和稻田规模,对农户全承包防治服务采纳决策有显著影响;提出应根据农户禀赋和所属地区特征提高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村集体组织协调功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陕西省564户种植业家庭农场微观调研数据,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家庭农场异质性基础上,采用倾向匹配得分(PSM)模型探究非农职业经历对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净效应,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土地流转视角下非农职业经历影响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非农职业经历对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高龄农场主非农职业经历对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影响效应较为显著;非农职业经历通过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和延长土地流转期限提高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且土地流转规模的中介效应影响更大。因此,政府应完善具备非农职业经历群体返乡创业激励机制,加大对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生态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并适度推进土地流转规模扩张及土地流转期限长期化,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农民工阶层的上向社会流动是事关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优化社会结构、保持社会稳定、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等宏观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我国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工阶层"凝固化"倾向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令广大的农民工上向社会流动为全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研,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与参加社会保障的现状、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率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有偏差。其次,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陷,是被征地农民参保意愿低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被征地农民市民化程度低,是造成被征地农民"弱势"地位的深层次原因。对此,应根据被征地农民的需求,建立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扶助,尤其扶持有意向的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为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对接,应建立多层次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