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1篇
人口学   68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74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2002年,湖北省乡镇企业在企业单位数量、对经济增长贡献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对该省经济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乡镇企业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乡镇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乡镇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的到来 ,对传统的就业方式提出了重大挑战 ,引起了就业领域中就业结构、就业机会、工作制等多方面的转变 ,一场有关就业的文明革命悄然兴起。中国应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 ,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 ,调整国家就业政策等多方面措施 ,改善就业环境 ,刺激就业增长 ,以缓解目前所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剩余价值在其历史发展中相继地采取了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基本剩余价值的直接表现形式。基本剩余价值是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尚未产生或产而复失的历史场合中必须生产的 ,也是在实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历史场合中 ,被它们凸现出来并使它们赖以产生的具有原先既定性 ,或扩张基础性和增生本体性的剩余价值形式。基本剩余价值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相始终 ,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基本实现。它和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在质和量及其历史形态上的差异 ,使剩余价值成为一个比较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4.
Summary An increase in fish mortality due to fishing can theoretically change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fish populations from the viewpoint of adaptation. We address the issue of how an iteroparous fish should convert surplus energy into somatic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at each age under given conditions of mortality. A model of life history, which maximizes the net reproductive rate using the discrete maximum principle, is improved employing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weight and surplus energy which we have recently proposed.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North Sea plaicePleuronectes platessa, for which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the average length of young fish had increased whereas that of old ones had decreased for some decades. Although the model cannot directly explain the former phenomenon, the two phenomena can be interpreted as a change in the optimal life history due mainly to an increase in mortality.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聚集与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直接向一元结构转变模式的不适用性,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大因素:土地问题(土地流转制度及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需要宏观政策的引导 ,更需要微观措施的落实。本文提出建立档案式管理的诚信打工用工管理服务机制 ,既是微观管理措施的设计 ,也是宏观方针策略的探讨 ,寻求宏观政策与微观措施的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宏观与微观的整合功能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和公平是社会福利的两大准则 ,整个人类历史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历史 ,而其中针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的收入和服务保障更是一个超社会形态的课题 ,是一个关乎人类社会福利的重要问题。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 ,本文中所讨论的社会福利制度被限定在“剩余福利模式”上。在对中外社会福利制度的起源及其理论发展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作者指出 :社会福利的提供应是制度化的政府职责 ,它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还有利于全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在中国目前财政收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政府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推进立法、加紧培育行业组织和非赢利社会组织 ,以达到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有效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否认剩余价值理论科学性的同时承认唯物史观,是当下《资本论》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倾向。要分析这种倾向就得重温马克思两大发现的诞生及其关系。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到了其第一个科学发现,即被称为唯物史观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在这个发现的指导下,马克思进一步研究政治经济学而作出了第二个科学发现,即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第二个发现对第一个发现又起到了证成作用。因而这两个科学发现之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也不是两种哲学的关系。脱离剩余价值理论的唯物史观与脱离唯物史观的剩余价值理论一样,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0.
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浅层次转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是 :1 .供给量过大 ;2 .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3.乡镇企业吸收能力减弱 ;4 .农民自身素质低下。在这种背景下 ,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的浅层次转移就变得非常必要和实际。要实现浅层次转移就应注意发展高质量农业 ,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 ,完善劳动力的流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