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畏因慎始     
<正>某天,一位学僧前去请教云居寺道膺禅师:"弟子每做一件事后,总是不胜懊悔。请问老师,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不懊悔呢?"道膺禅师回答:"你先听听我的‘十后悔’:一、逢师不学去后悔;二、遇贤不交别后悔;三、事亲不孝丧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谋杀、殴打、控告、斥骂、诅咒祖父母和父母,违犯祖父母和父母教令,祖父母和父母在世而别籍异财及供养有阙等均属于不孝行为。宋代对各种不孝行为制定了缜密而严厉的惩处法令。在惩处实践中,朝廷并非采用单一的刑事惩处,而是以有利于祖父母及父母晚年养老生活为基本原则,在必要的刑事惩处外,多采用劝诫教化、剥夺财产继承权及经济援助等惩处方式。这种灵活的惩处方式不仅有利于家庭养老模式的顺利推行,同时对维护社会伦理秩序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孝儿子     
庆佳 《快乐青春》2011,(9):54-54,80
有一户人家,夫妻俩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出生不久妻子生病死了,父亲既当爹又当妈,辛辛苦苦才把儿子拉扯大了。谁知道儿子不学好,整天花天酒地,父亲累死累活地赚钱,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儿钱,都被儿子花光了。儿子要不到钱,就对父亲又打又骂,乡邻们看不下去了,就把儿子告上了衙门。  相似文献   
4.
"要想升迁首先要有父母德孝证明,无德不孝一律不考虑。"不久前,河北省魏县一则关于干部任用的规定引发热议。在笔者看来,此规定是否可行姑且不论,但作为干部,孝顺不孝顺,不是小事。孝道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规范。孝体现着"感恩、仁爱、责任"三种人文精神。"百善孝为先",几千年来,孝对于中华民族的传承发展,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治国治得好,天下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河北魏县的“德孝治县”施政理念和“不提拔不孝官员”的考核标准,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激烈争论。尽管各界对魏县的做法褒贬不一,但它却也从另一个角度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在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当下,究竟应该倡导怎样的孝亲敬老风尚?如何合理、科学地继承和弘扬传统的孝文化?新时期的孝文化应被赋予哪些时代内涵?本刊特整理了一些言论,  相似文献   
6.
不守孝道的人,从古至今都为人所不齿。无论在职场还是在官场,不孝者虽然可能风光一时,但最终必然落个身败名裂、贻笑于世的下场。  相似文献   
7.
徐莉 《老年世界》2010,(14):6-7
儿女双全在身边,老人却住在养老院——遇上这样的情况,人们除了会叹一声“老无所依”,恐怕还要狠狠地骂一句“儿女不孝”。可是,当眼下越来越多的老人独自在家中守着饭桌,深夜硬撑着等待儿女回家,工作忙碌的儿女为父母精心选择一家养老院,真的还是一桩“不孝”的“罪行”吗?  相似文献   
8.
孝,在儒家思想里是五伦之首。孝经有云:“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寥寥数语描述了华人社会中传统的亲子关系。日常生活中,孩子要尊敬和服从父母;当父母年迈体弱多病时,孩子要奉养父母,使父母在晚年时可以老有所依。在我国传统文化里,不孝儿是被世人唾骂和鄙视的。  相似文献   
9.
李颖  黄冲 《当代老年》2009,(10):12-13
“今年我还没吃上西瓜呢。”听到窗外卖西瓜的吆喝声,家住北京市石景山的李颖异老人叹了一口气。老两口已经很久没出门了,李老太腿脚不便,老伴患有轻微老年痴呆症,买菜看病都成了最艰难的事。要看病就直接上医院开一大堆药,买菜也只能买土豆、茄子等耐储存的食物。  相似文献   
10.
“唐律一准乎礼”是四库全书对唐律特征所作的一个经典性评价.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唐律“一准乎礼”的定评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唐律中不但存在大量不依礼制律的“阙文”,而且存在一些不尽合礼的“异文”,这些“异文”在执行中难免变形,乃至成为“具文”.实际上,系统研究唐律不孝制度,就会发现“阙文”、“异文”以及“具文”的存在反而是唐律“一准乎礼”的最好例证——得礼义之意,忘礼制之形,“得意忘形”因此“更准乎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