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郡陆氏自东汉以后 ,历六朝之世 ,数百年间始终居于江东土著世族社会之显赫地位 ,这与其家族文化有关。陆氏之家风尚忠义、追求事功 ,在文化上以儒学为根本 ,兼容并包 ,尤重文学、才艺 ,从而使其代有才人、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2.
马卫东 《殷都学刊》2008,29(4):39-43
春秋时期,郑、宋、卫三国基本上是因循旧制,任用公族执政。但由于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不同,三国的世族政治亦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郑国世族形成较晚,“七穆”兴起后,郑国形成了卿大夫执政制,诸卿互相制衡、联合执政,使郑国国内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宋国政治的特点是君权较强,政权下移较缓,君权在与卿权的斗争中稍占上风。直至春秋末期,宋国政权才完全落入“戴氏”的手中。卫国在春秋早期社会矛盾的焦点是公室内部争夺君位的斗争。春秋中叶,卫国的世族势力壮大,公室与卿大夫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春秋晚期,卫国君位争夺与君卿斗争互相交织,内乱频仍。南氏乘机崛起,并在战国时夺取了政权。尽管春秋时期郑、宋、卫的政治各具特色,但其总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即经过公室与世族世族之间的激烈斗争,列国最终均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3.
陈可风 《文史哲》2011,(2):150-155
<正>公元前5世纪中期产生的《十二表法》不仅是罗马"诸公法、私法之源"(fons omnis publici priva-tique iuris),成就了"援礼入法",即把习惯法(或不成文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公诸于众;同时它还是平民和世族贵族政治斗争所达成的妥协,即从法律上限定了国内政治斗争和政治冲突的程度和范围,使其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十二表法》不仅是罗马法治社会的开端,并且还奠定了罗马共和宪政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六朝世族问题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其政治特征等问题的研究尤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而对社会特征的探讨却相对薄弱或有许多深层问题尚未解决。本文即以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世族琅邪王氏为例,探讨几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学锋 《中国学术》2003,4(4):307-313
《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以下简称《家风家学》)是王永平在十五年来研究两汉江东士人群体和六朝侨、土世族的基础上,继近年发表的(两汉时期江南士人行迹考略)、(东汉时期江南士人群体的兴起及其原因)等论文之后推出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6.
民族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北魏前期和后期对汉族士人的政策有很大差别.北魏前期,"位尽王公"者乃拓跋鲜卑贵族.拓跋鲜卑对北方世族不得不用,却又心存疑忌,乃至于有意识的打击.民族矛盾是解读北魏前期政治史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
新近推出的《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以"文化世族"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区域比较和跨学科沟通,从国家与地方之间多维互动的角度出发,系统剖析了苏州文化世族的内涵特色、家族运行和社会功能等,发掘了维持家族长期发展的家庭精神,同时在长时段的视野下研究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变化,体现了江南家族史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楚王在春秋、战国四、五百年的历史中一直保持着对公卿的控制,这与大权旁落的中原诸侯国的表现极其不同,而这一点的实现与其历代楚王的统治有很大关系,本文重在从楚王对权臣的控制这一角度来研究楚王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东晋末年。朝政夷陵,世族衰落,寒门庶族乘时崛起并以刘裕为核心形成了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随着该集团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其内部不断分化;另一方面。它的世族化趋势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0.
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一书从根本上改变了六朝江东土著世族研究一向比较薄弱的局面。该书既有溯源性的导论,又有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全面考察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的综合性结论,而其主体部分则为若干个案研究。全书点面结合,颇多胜义。对书中的若干弱点和疑点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商榷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