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宇 《青岛画报》2012,(8):64-67
雨后的第二天,我们又一次游走在琅琊台,或许是因为雨后的重见阳光,或许是因为夏日的热情,我感觉萦绕在琅琊台上的塑像仿佛都有了一股生气.蓝天白云下,碧海绿树旁,一丝来自远古荡气回肠的灵气悠悠散发出来,让我眼前的气场霸气十足,大气磅礴.  相似文献   
2.
徐福东渡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但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对外传播、对外交流的先河,而且也为日本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中国秦朝时期的民风民俗在日本列岛广泛传播、历代绵延,使得秦俗文化成为日本原生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朝鲜半岛高丽以及朝鲜王朝时期出使日本的朝鲜使臣关于徐福东渡对日本影响的文献记载,印证了在中国明...  相似文献   
3.
诗词二首     
包挺 《中华魂》2013,(5):64-64
人民的忠仆 1927年4月28日天气阴霾,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在绞刑架下。 东渡扶桑寻真理,匡正时弊除旧尘。只为庶民求解放,唤醒中华民族魂。十月炮声送福音,高举赤旗第一人。南陈北李首创党,赤潮汹涌撼人心。真理承担赖铁肩,妙手能著启黎民。春潮浪涌冲天阅,化溶冰雪三千云。壮志凌云震雷霆,从容就义不惜身。九泉有灵堪笑慰,乐亭青松立昆仑。  相似文献   
4.
鉴真第四次东渡选择福州,是一种策略。从北路东渡,人多、物资多、路远不便,且易被官府发觉;从扬州出发东渡,官府和僧众会出来阻止;从明州出发,更会为官府、僧众挽留。选择福州,可以以应邀往南方讲律授戒为由离开明州东渡。  相似文献   
5.
温发镀 《老友》2014,(6):14-14
正刘振群,江西省万安县城南门坛人。他生于1886年,1916年东渡日本留学,1921年回国投入国民革命,1922年在程潜部下任中校军法官。1926年,他随程潜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北伐。是年9月,北伐军攻克江西高安后,他代理高安县长。期间,他将6位被捕的农协委员释放。1936年冬,他任吉安专员兼保安司令。1937年9、10月间,项英、陈毅从南昌来到吉安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史学家司马迂在《史记》中所记载的秦时方士徐福如海求仙事件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徐福其人其事的历史事实,中日两国关于徐福的相关文献记载、在日本至今保留完好的历史遗迹和相关的历史传说等问题的回顾、梳理和分析,从而证明徐福东渡绝不是子虚乌有,而是确实发生过的真实历史事件。然后探讨徐福以及后渡人是将中国古代文化,源源不断地传播到日本诸岛,并对日本古代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16日,“鉴真东渡与嵊泗列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1270年前鉴真大师率僧俗浮桴东征、曾经人海首泊的大悲山上隆重举行。这次研讨会不仅是嵊泗县当代以鉴真东渡弘扬佛法与中华民族盛唐优秀文化光辉史迹为主题的第一次学术会议,也是鉴真成功东渡、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海洋交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的历史事件发生近13个世纪后,在鉴真一行与海岛先民患难与共,留下千古佳话的嵊泗首度举行的一次盛会。与会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给这次研讨会的共同评价是办得“精致”、“圆满”和“高雅”。  相似文献   
8.
冯晓蔚 《中华魂》2017,(2):50-53
武昌首义任参谋长 1904年春,李书城东渡日本,成为日本士官学校第5期的一名士官生。1905年7月,孙中山来到东京,经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介绍,孙中山到黄兴寓所拜访,恰逢李书城也在场,遂相约前往凤乐亭作初次面谈,商议组织革命大同盟之事。经过磋商,于同年8月20日成立了同盟会。  相似文献   
9.
杨建峰 《山西老年》2011,(11):20-20
阎锡山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复杂而特殊的历史人物,他曾是一个落魄潦倒的商铺小店员,一个偶然的机会步入武备学堂,又东渡日本接受了新思想。在辛亥革命滚滚洪流中,他抓住机遇,一跃而成为一省至尊,成为山西第一任都督。  相似文献   
10.
鉴真东渡动机诸说批判——剖析日本学者的几种观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鉴真东渡日本的事迹,可谓众所周知;渡海期间饱受千辛万苦的经历,大概也为世人熟知。然而,有关鉴真远赴日本的真实动机,国内学者很少有人论述,国外学者提出的观点则难以令人首肯。日本学者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立足于日本史而倡导的"留学僧怂恿说"和"圣德太子敬慕说",着眼于中国的政治形势和社会背景而臆造出的"鉴真间谍说"以及"鉴真亡命说"等,应对此进行剖析和批判,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学者独立思考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