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齐后期发生的琅琊王政变根源于武成帝生前所布置下的政治格局中隐含的权力、利益不均衡,在政变过程中,恩亻幸、宗室、勋贵人物都有参与,体现了北齐内部错综复杂的政治矛盾。政变不仅导致了高俨及其亲信的被杀,也为随后的北齐内部政治斗争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2.
郭济桥 《殷都学刊》2012,33(4):38-43
邺京布局式样位于汉唐转折的关键点,聚落形态的基本社会单位是坊、村,在人口管理上,为县乡里制,治安管理上,为县尉坊(村)制.  相似文献   
3.
韦琦辉 《社科纵横》2011,26(6):111-113
东魏北齐的最高统治者高氏吸取北魏和尔朱氏败亡的经验,既要依靠北镇鲜卑的力量又要重视汉人的影响,因而采用了胡汉分治的统治策略。这种政策能够健康运转的前提是高氏统治者能协调好胡汉之间的关系,但是高洋称帝后汉人势力支持的皇权和北镇勋贵集团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终于在高洋去世之后爆发,这就是高演政变。高演政变标志着北齐胡汉分治政策的失败。  相似文献   
4.
东魏北齐散文受到北魏散文的沾溉、高氏统治者支持文教和文学事业以及东魏北齐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加强等因素,促成了东魏北齐散文的鼎盛局面:作家之多,所谓"邺京之下,烟霏雾集";散文文学流派的出现;散文创作数量多,题材广,艺术性高。  相似文献   
5.
孝文帝改革使河北大族在朝廷和地方乡里的权势地位得到承认和提高,河北大族由此成为北魏维持门阀统治的重要势力。六镇降户发动河北暴动,将河北大族推上北魏末年的政治舞台。尔朱荣家族执政,对北魏皇室、胡汉门阀的政治特权构成巨大冲击。拥有雄厚部曲武装的河北大族,是孝庄帝及胡汉门阀用来对抗尔朱氏的重要势力。尔朱氏在河北扩张势力,遭到河北大族坚决反抗。无力消灭尔朱氏、高欢转向承认门阀制,是河北大族向高欢让出冀州与之联合的原因。东魏是高欢六镇豪帅与河北大族在反抗尔朱氏专权、与北魏宗室胡汉门阀较量过程中相互联合妥协的结果,其性质是继承孝文帝汉化改革成果的汉化政权。  相似文献   
6.
萧粱年间,部分兰陵萧氏文人以各种原因北迁入齐.他们出身皇族,文化素养较高,入北后政治上受礼遇,文化上获信赖,生活优游安宁,文学活动频繁.通过与本土文人的持续交流和相互影响,形成了既保有南朝精巧工致特征而又兼收北方清新之气的独特文风.由于萧氏及其作品的出现,在北齐文坛上引起一些文学讨论,推动了南北文风融合,为文学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7.
8.
李文才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126-131
北齐文宣帝高洋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是北齐政权建立者,而且在选官用人、制度建设、军事征战等方面,都表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他的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敬儒兴学、关注民生、整顿吏治,制度建设、军事征战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左、右卫府为东魏北齐禁卫武官制度的主体,是领军府下辖两大禁卫军府之一,设左、右卫将军各一人“掌左、右厢”,各有武卫将军二人为其副。  相似文献   
10.
文林馆设立于武平三年,是北朝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得以待诏文林馆者多为以文学经术见长者。北齐文林馆的基本构成包括“山东”作家和由南入北的作家两部分,而以北方士族为主干,其年龄分布也较为合理。文林馆的设立代表着北齐文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也是整个北朝文学逐渐赶上南方文学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