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宾诺莎哲学中有三个基本范畴:实体、属性、样式。通过对这三个基本范畴的深入分析,可以判定斯宾诺莎哲学具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面性。究其所以然,除了社会原因之外,主要的还在于其本身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期,日本社会右倾化抬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的“国有化”事件引发中日关系的紧张,日本为什么会向右转,会走多远?成为牵动整个亚太格局变动的重大因素.要深刻地理解当下日本政治“向右转”的深层次原因,需要从全球、亚太地区格局变动、日本国内的困境来进行考察,更重要的是要对日本的传统文化特征进行剖析.真切了解与中国利益攸关的日本的民族性,是21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美国学者撰写的报告《菊与刀》,对日本的民族性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国内思想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了俄语动词未完成体“两面性”的意义、实质以及特征,旨在表达有关俄语动词未完成体丰富细致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怀疑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属于西方哲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认识论.怀疑主义对认识论的影响是深远的,怀疑主义和认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怀疑主义对认识论的影响,要用哲学两面性分析.只有合理地评价怀疑主义,才能更好的进行认识论研究,拓展人类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姚崇新 《西域研究》2008,4(1):45-60
本文以新出吐鲁番文书《道翼遗书》为中心,结合其他文书资料,探讨了高昌国的僧俗关系及高昌国僧众的社会角色.结论认为,高昌国的僧俗关系应当是互利共存关系,僧俗两界的利益得到有机的协调.由于高昌国僧尼基本没有脱离世俗亲缘关系的纽带,所以高昌国僧尼的社会身份是双重的.因而高昌国僧尼的社会角色也始终呈现出两面性:既有宗教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游离于宗教与世俗之间是高昌国僧尼的基本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6.
埃德加.莫兰提出的复杂性方法包含复杂事物同时发生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双义性观点。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一个重大问题的市场经济也需要用复杂性方法来考察。市场经济带来社会生产的效率同时导致分配上的贫富分化构成它基本的两面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注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用而否定了它,而邓小平重新发现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长处而肯定了它。怎样利用市场经济的积极方面而又克制它的消极方面?那就是同时应用市场经济和它的对立物--社会保障体系,使它们在相互对立和相互补充中形成辩证的互动关系,从而建立起既具有效率和活力又保障普遍的基本福利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7.
从五次倒戈看《金银岛》中约翰·西尔弗的两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约翰·西尔弗是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成名作《金银岛》中的一个人物。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两面性人物的典型形象,文章通过他在关键时刻的五次倒戈来探讨朗·约翰·西尔弗这一人物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反垄断立法应反对的是滥用优势的垄断行为,而不是企业联合后的优势状态;既要保障市场竞争机制的有序运行,又促进企业间的合理联合,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历来的历史上,重刑政策做为镇压人民,维护王朝专制统治的重要手段,为古来不少封建王朝所使用,但要伦用法之严、用刑之广,杀戮之盛,首屈一指的要属明初了.但是明初的重刑并未使得社会安定,相反得是犯罪率的高频发和人民的不断反抗.所以我们要对明初重刑主义的错误进行反思,纠正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重刑倾向,使得在社会中刑法的作用能真正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歌德思想性格的二重性,18世纪德国社会政治背景的特殊性,以及文学史角度等三个方面,探讨歌德创作中贯穿始终的两面性问题,以对其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