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61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95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69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初,美国国务卿访问中亚,随后美国发布了《美国的中亚战略(2019-2025)》,这标志着美国对中亚地区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其中,美国参与中亚事务的重要机制之一便是C5+1机制,该机制的目标在于:改善中亚地区的经济环境、保障中亚地区的安全稳定、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自成立以来,C5+1机制大致经历了初创期、发展缓慢期与调整转型期三个时段,这一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特征,也受到阿富汗安全形势、美国与中亚国家间关系、中亚周边大国关系以及成员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结合C5+1机制的发展过程,可以判断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C5+1在美国介入中亚事务中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美国利用该机制遏制域外国家的意图将会增强,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灵活性也将提高,阿富汗与中亚国家的联系将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2.
新疆与中亚跨国民族问题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中亚国家的独立,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民族政治、经济生活地位的起伏和民族关系的变化,使新疆与中亚跨国民族问题表现得异常突出,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一是民族意识增长;二是以哈萨克族为主的跨国民族向境外移民问题;三是民族分立主义倾向.它对我国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程度不同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挥之不去的回忆 “为什么一个中国人;一个汉人来学藏学?来当我们的藏文老师?” 1990年,快到而立之年的沈卫荣被公派到德国波恩大学攻读中亚语言文化学博士,主修藏学:2001年,沈卫荣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中亚所代理藏学教授,教古藏文课。他的出现遭到了德国学生如此质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中亚毒品贸易不断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张存良 《西域研究》2012,(3):123-132
本文通过对斯坦因前后四次中亚考察的简要介绍,比较系统地梳理了他的相关著述,对这些著作的内容、学术贡献以及版本源流、中文翻译等情况,作了比较详尽的叙述。  相似文献   
6.
18世纪清统一新疆后,将毗邻新疆的中亚的一些部落、汗国、土邦视为自己的名义上的属国,清政府责令各部“和眭邻境”,但也不介入其间的纠纷,其中“皮什格克”争端就是一例。皮什格克即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在清军巡边大道附近,但作为地名可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石庭瑞 《现代妇女》2014,(3):201-201
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双方文化交流流域也取得重大成就,中亚地区孔子学院应时而生。目前,中亚地区孔院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亦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欲通过对孔院的发展状况研究与问题分析,提出一些解决思路,为中亚孔院进一步发展做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文木 《人才瞭望》2014,(10):97-98
中亚地区又出现新的变局。美国在中亚撤军,将造成中亚出现巨大而其他国家又无力迅速单独填补的战略真空。与此相应,中亚地区恐怖主义或各种宗教原教旨主义,为争夺中亚,对中国西陲造成的安全压力必将增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三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倡议。三十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间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中亚五国成为中国周边“战略伙伴集群”。中国共产党精准把握“时、度、效”,根据不同时期中亚国家政党政治发展、政治转型特点和趋势,积极调整与中亚国家主要政党间关系,在打击“三股势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地区稳定与繁荣等问题上凝聚共识,互利共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本质特征,政党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扮演国家间总体外交的“排头兵”角色。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历史契机下,中国同中亚国家间的政党外交必将彰显其独特的战略价值和作用,为深化国家间政治互信和全方位互利合作提供全方位指引,推进中国一中亚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亚是既有重要战略地位,又有丰富资源的地缘战略枢纽地区。作为中国周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和市场支持,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是中国在新世纪周边地缘战略中需要重点经营的地区,也是大国博弈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