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10篇
劳动科学   38篇
民族学   150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168篇
丛书文集   580篇
理论方法论   190篇
综合类   1808篇
社会学   1050篇
统计学   4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妇女学(Woman’s Study)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高校。加州圣地亚哥大学于1970年建立了全美第一个妇女学系,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第一个妇女学系。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范畴,与妇女学的诞生、发展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中诞生的。学者们将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引入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学等各个学术领域,并由此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2015,(3):60
九岁孩子都能看懂的中医治病养生书籍《治病就靠一点真阳》面世!申领热线:400-9911-800为向社会大众普及中医文化,提高全民对中医的认识,促进中医药发展,进而推动中老年健康事业,该书现由北京精方中医药研究院出资,面向50岁以上中老年朋友公益发放这一定价为26.9元的中医著作。这是一次不可错过的活动,完全赠送,你不用承担责任和义务,只要您年满50岁,拨打电话400-9911-800就可以得到这一本读得懂、学得会的中医养生治病专著,帮助保护您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4.
5.
6.
7.
9月1日实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首次对男性生育权作出了认可。据此,一些传媒把关注点集中在“首次对男性生育权作出认可”、”妻子再也不能剥夺丈夫生育权”的价值定位上。但有关专家说,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妇女可能基于丈夫的要求被迫生孩子。为了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联合国的人权文件和我国的法律才特别强调女性的生育权。这里有一个前提,即男人的生育权利是不言而喻的,故特别规定妇女享有该权利,使妇女这一弱势群体在法律上与男性强势群体平等起来。因此,新出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关于“公民有生育的权利”的条款解读为“首次对男性生育权作出认可”或“妻子再也不能剥夺丈夫生育权”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8.
私营企业女工权益保护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私营企业中 ,普遍存在着职工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问题,尤其是女工权益受侵害的问题更为普遍,也更 为突出。女工权益受侵害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方面的,也有企业主方面的,还有女工个 人方面的。制定专门的《私营企业法》,明确劳动契约原则,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 职能,加大新闻机构宣传与监督力度等,是有效保护女工合法权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学历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 ,分析了学历对妇女的婚姻自主权、家庭事务决策权、个人行为自主权、家务分工及性生活自主权五个方面的影响 ,发现妇女学历越高 ,越能拥有这些权利。  相似文献   
10.
萧红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与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作家相比,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没有局限于知识女性的狭窄视野,避免陷入女性文学的精英主义误区,自觉为中国最广大下层女性代言,执著关注中国下层妇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悲剧;第二,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来描绘普通女性生存真相并对她们寄寓着深切悲悯,体现出独立、清醒、深刻的现代女性意识;第三,拓展、丰富、深化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表现内涵,提高了其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