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8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14篇
理论方法论   104篇
综合类   1218篇
社会学   79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对它的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的考订注释和资料确证上,美学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未成系统和规模,其研究定位也未形成共识;从其时代背景和“工”的文字学考据出发,笔者认为其美学研究定位应是:以“礼”为规定的器物制造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使“礼”自然而然地为人们的情感和精神所接受,所愉悦,成为价值观、宇宙观、审美观的显现,成为有“意味”的器物的。  相似文献   
2.
积德屯村是一个随明代大规模屯田而入滇的汉族村落,在周边白族的包围下生活了几百年。作为一个区域性“少数民族”,积德屯村基于共同的族群血统的历史记忆和地域(行政区划)两个认同要素,把可行性的根基认同与可见的工具利益汇合,实现了族群的认同,并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显示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引礼入法"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引礼入法” ,始于汉而终于隋唐 ,达六七百年之久。即把道德原则引入法律 ,把道德作为立法的精神 ,并直接成为法律规范本身 ,成为司法的标准。这对于我们实行法治与德治的综合与统一无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开拓者,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并借助西方心理学观念,对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范畴“仁”、“礼”、“乐”,做了独特的体认。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孔子的理解以及阐述其思想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了解那一时代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钥匙。本文以江南市民生活为观照对象,从衣、食、住、游等方面,考察明清时期“僭礼逾制”的生活潜流及其透露出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近年关于孔子与儒学的研究中,不时有人提出孔子的仁学思想只是讲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具有超越时代和阶级局限的普适意义。不少论述或割断历史联系而刻意洗刷,或抽掉阶级内容而着力粉饰,实似是而非。本文以《论语》中的原始载述为基本依据,就孔子儒学的伦理思想进行辨析,说明仁礼合一、以礼为本的孔子之道,体现着宗法专制主义的价值追求,并不具有近代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学说所特有的自由、民主、平等和人格独立的价值精神。我们今天可以而且应该积极汲取孔子儒学中的某些合理内核,但决不能以复兴儒学为指归。  相似文献   
7.
中国思想史中,孔门仁学所阐发的核心思想就是有关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孔门主张把父慈子孝的家庭伦理推衍成君宽臣忠民拥戴的社会政治伦理,在利益分割上,主张仁政、惠民,在"人之相与"方面,主张仁恕与兼爱.但是由于孔门自身政治立场的局限,其仁学与其标举等级的礼学在思理上彼此矛盾,不能圆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倡导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公平正义基础之上的,它克服了儒学悖论,使和谐社会理论从悖论走向自洽.  相似文献   
8.
孔子、孟子、荀子礼的起源观分别是“天道说”、“本心说”、“制欲治乱说”,并由后世不同思想家继承和发扬。他们礼的起源观是各自所处时代和社会历史在思想理论上的反映,但又都未能给礼的起源以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以往,研究者习惯称六朝为个性解放的时代,并以此为前提来观照此期的婚恋小说,而忽视了礼法观念与婚姻制度等诸多社会思想文化的作用,有失偏颇。六朝的婚恋小说应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综合起来研究才能合理解释它的产生及其诸多特点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战国末年,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处于一种失去重心和平衡的混沌状态.荀子力图拨开迷雾,重建儒家的人文主义精神.为此,他从礼的起源,礼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礼欲关系和礼法关系等方面来改铸先儒之礼,从而实现对礼的理念的拓展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