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48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98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 ,他把孔子的教育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其“明人伦”的教育目的 ,知行并重的教育方法等教育思想对南宋以后我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对当前公民道德教育有重要启迪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荣辱观教育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荣辱观教育需要坚持正确的荣辱衡量标准,明确义利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道德价值的一元与多元的有机结合;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使荣辱观教育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南宋陈亮的伦理学思想的研究不断深人,对现代社会,陈亮的义利观无疑具有借鉴作用。在研究陈亮的义利观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观点:一种认为陈亮的义利观是“义利双行”,一种认为陈亮的义利观属于功利主义范畴,一种认为陈亮讲求的是义利统一的义利观。本文试就三种观点的得失做一综述、剖析,并阐明自己的研究见解。  相似文献   
4.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的知行观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思想价值。他认为只要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主动性,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他还深刻地揭示了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学以致用,只有学而有用的学问才是真学问。杨万里强调知行并重,倡导和弘扬力行精神,具有积极入世的品格和刚健求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是多元的,人们的价值现也是多元的,当前在价值观念领域中多元价值现并存格局呈现出非整合的散乱状态,整合多元价值现,构建一种主流价值现作为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义利之辩由来已久,儒家学者孔子、孟子认为两者并不矛盾,他们主张对上讲义,限制统治者私利,而得长治久安大利;对下讲利,使人民得一定实惠,安居乐业,从而维护尊尊亲亲大义,反对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肆意掠夺.这种主张虽未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但对后世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义利关系,在价值取向上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社会主义义利现:义利统一的价值导向;2、“三个有利于”:义利统一的价值标准;3、实现共同富裕:义利统一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提高认识,讲究方法,既能够以制度规范来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又能够充分理解学生,对他们施以热情的人文关怀。因此,高校辅导员要能够以刚柔并重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国儒家和西方经济价值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儒家以“义一利”为价值结构模型,西方以“财富”为价值结构模型。儒家价值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义体利用”,表现方式是:强国的道义在于顺天时、尽地利、忠人和;安国的道义在于民朴民富;治国的道义在于蓄储俭用。西方价值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利体义用”,表现方式是:鼓励获取财富、财富规则和财富责任。儒家“义一利”价值结构与西方“财富”价值结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评判话语体系,在中国现代“义利共体”的价值结构建构中,儒家价值结构提供着人文精神基础,西方价值结构提供着物质文明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李守诚  张丽红 《职业》2012,(6):105-106
本文以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与素养并重"人才为背景,研究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与素养并重"人才对教师的要求,并探索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以促进"技能与素养并重"人才的培养,促进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和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