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4篇
  免费   653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849篇
劳动科学   84篇
民族学   465篇
人才学   102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2834篇
理论方法论   530篇
综合类   5802篇
社会学   665篇
统计学   140篇
  2024年   265篇
  2023年   997篇
  2022年   1019篇
  2021年   981篇
  2020年   784篇
  2019年   697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629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地产权结构是搭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宪法秩序有效链接的重要桥梁.从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我国传统土地增值收益的国有化机制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1982年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地租国有原则及地利共享秩序.然而,由于宪法土地条款一开始就被注入了地利分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基因,长此以往便忽视了农民作为整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另一半宪法秩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进行了"同地同权"、赋权于"民"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宪法秩序的延续而非替代,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机制仍是征地补偿制度.要实现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必须回到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一元论的完整地利共享秩序中来,并遵循实质平等的要求,通过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对区片综合地价进行限定、采取倾向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土地财政"政策、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案,推动农民全过程参与、共享土地利益.  相似文献   
2.
志愿服务乡村是社会参与人才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乡愁文化”和“社会理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缘由所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了解程度和志愿组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着力点在于智力支持且具有文教活动倾向性,但也存在意愿与行动脱节、认知流于表面、能动性不强、缺乏思想引领以及对小微志愿组织的支持缺位等问题。乡愁文化嵌入大学文化、引入激励机制、打造志愿组织“大家庭”、牢守宣传育人“主阵地”、强化智力支持优势、补齐理论技能短板、关爱“小微组织”成长、构建“三位一体”支撑体系等可有效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