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24篇
  免费   1167篇
  国内免费   170篇
管理学   4108篇
劳动科学   455篇
民族学   1140篇
人才学   986篇
人口学   508篇
丛书文集   9125篇
理论方法论   2719篇
综合类   21556篇
社会学   8369篇
统计学   1095篇
  2024年   326篇
  2023年   1226篇
  2022年   1267篇
  2021年   1344篇
  2020年   1160篇
  2019年   1026篇
  2018年   401篇
  2017年   584篇
  2016年   691篇
  2015年   1185篇
  2014年   3573篇
  2013年   2795篇
  2012年   3285篇
  2011年   3961篇
  2010年   3942篇
  2009年   3733篇
  2008年   4288篇
  2007年   2803篇
  2006年   3005篇
  2005年   2052篇
  2004年   1872篇
  2003年   1406篇
  2002年   1325篇
  2001年   1106篇
  2000年   717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识来说,信任的前提必须是对信任对象的信息有所了解,那么对象的信息,包括品格、身份、名誉等将成为信任的条件。但是,现代开放社会中面临的更多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的交往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象道德品格信息的"缺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对信任的"不选择"或不作为,这就导致了现代社会巨大的信任危机。而在现代社会中,却存在着其他形式的信任,即基于专门知识、体制和一种所谓商业精神的信任,这些信任虽然可以允许对象信息的缺场,但是其信任的根基却是规则或契约信息的完全"在场",而非对主体本身的信任。孔子曾提出"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原则,即不随意臆测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待人原则,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品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风险和风险的担当诚然需要社会正义来支撑,但这种作为道德的信任上升为一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却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2.
志愿服务乡村是社会参与人才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乡愁文化”和“社会理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缘由所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了解程度和志愿组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着力点在于智力支持且具有文教活动倾向性,但也存在意愿与行动脱节、认知流于表面、能动性不强、缺乏思想引领以及对小微志愿组织的支持缺位等问题。乡愁文化嵌入大学文化、引入激励机制、打造志愿组织“大家庭”、牢守宣传育人“主阵地”、强化智力支持优势、补齐理论技能短板、关爱“小微组织”成长、构建“三位一体”支撑体系等可有效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  相似文献   
3.
4.
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以某大学生在疫情中的亲身经历为案例,分析大学生面对疫情出现的心理问题,继而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采取切实有效的心理教育两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