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208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65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达二千余年之久,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封建社会延续如此长久,根本上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2.
论王韬的“天下一道”观@邵燕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企业间合争机制的博弈分析,阐述产业集群优势的发挥是以企业间独特的合争机制为基础的。这种合争机制既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又有利于互动式学习和技术扩散,它将原本孤立、松散的各种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形成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近年来学界提出的词语和概念。作为自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逐渐生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底蕴。其中,“天下观”“大一统”“和合”思想、“华夷一体”等观念,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生成的文化基因。站位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叙事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资源与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5.
天下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五服和九州两种思想皆是天下观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视野。相比之下,五服思想是对夷夏分布格局的理想化追求,欲在天下范围内建立严格明晰的夷夏秩序,隔绝夷夏,以保证华夏文化的血统的纯正性;九州思想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建构天下观理论,托于古义,通过行政区域的设定来实现对天下的区分管理。这两种思想代表了解读和构建天下的两种视野,其产生与发展,促进了天下观理论体系的完善成熟,并且在天下理论体系中以不同的形式长久地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6.
葛志毅  高东利 《河北学刊》2012,32(2):177-184
《庄子·天下》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意义久被学者们所认识,但诸如:《庄子.天下》对道术体性的真正期望何在?其在论列旧法世传之史、邹鲁六经及百家之学时,其背后的学术内涵是什么?其对百家之学究竟是肯定还是否定?原因何在?所有这一切最终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有何等影响?这些问题至今似仍罕为学者所尽数参透,因而有必要再予诠衡论析,考订评量。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古代政教制度实践对社会文化的辐射、影响之大,必须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7.
万历年间册立太子之争被称为"争国本",围绕册立皇长子朱常洛还是皇三子朱常洵,明神宗万历与廷臣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博弈。整个事件由廷臣温和的建议开始,经过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以至于谣言四起,最后借助太后的力量得以解决,按祖制皇长子朱常洵被册立为太子,皇三子朱常洛受封福王。争国本是认识明朝政治运作的典型样本,折射了专制王朝政治运作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对宋朝所存在的急于求治、舍己求人、猜忌之法和上下交争四大政治弊病,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分析.宋朝得位不正和边境压力很大,于是形成“急于求治”的政治弊病.由于“急于求治”,便不知不觉地掉入了“舍己求人”的泥潭之中.“舍己求人”的失败,是与“猜忌之法”密切相关的.在猜忌之法的阴影之下,宋朝君臣之间“上下交争”的政治局面就难以避免了.这些政治弊病是封建专制制度痼疾在宋代特殊历史背景之下的外化表现,给宋代乃至以后的封建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对于后世政治的健康发展而言,其精辟的论析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岩 《今日辽宁》2014,(11):66-68
关于东北商人,有一部挺经典的电视剧,就是《闯关东》.这部剧里讲,曾经参加过义和团的朱开山和家人,先后逃亡到东北,先到老金沟淘金,又到放牛沟开荒,再到哈尔滨开菜馆、货栈、跑马帮,最后开煤矿……走一步是一步,这家人的产业是越做越大.  相似文献   
10.
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移民现象,时间跨度较大,参与人数众多,移民历程艰辛,在大批关内民众背井离乡前往关东创业求生的实践中,孕育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创业精神,它与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这一东北地区特有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传承价值,东北地区应深度挖掘提炼,引领青年群众"重拾"闯关东精神,使之成为青年成才创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