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3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552篇
社会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老子》韵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大部分:一、依王力古韵三十部,将《老子》各章所有入韵之字表而谱之;二、自用韵之部居、韵在句中之位置、韵在章中之位置、用韵之数量、用韵比配之形式等角度,归纳出《老子》用韵40例;三、古今诸家对《老子》韵读之研究,多有失误所在。究其失误之由,则主要在于对《老子》韵例之特殊性及《老子》以古谐声入韵之特殊性认识不足。特略考数例,以明一般。  相似文献   
2.
自然美是人化自然的结果,山水诗画艺术是主体自然美感经验的物化形态。从六朝到宋代的山水诗画艺术,大致经历了从写形、传神、达意的转变过程,同时又折射出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南朝时期盛行骈文,文士在创作骈文的过程中往往借鉴辞赋的创作手法,致使骈文呈现出明显的赋化倾向.具体来说,这种赋化倾向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将辞赋的典型创作手法运用到骈文创作中;二是讲究工整的排偶,推动骈文走向成熟.此外,文中用韵以及文末杂用骚体句式也是受辞赋创作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水彩画的水韵、色韵、笔韵、纸韵以及趣味之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水彩画的艺术韵味。特别是对水韵、色韵、笔韵三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透明水彩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总体上看,海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长期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作为一个以廓 清、构筑海南五指山少数民族文化体系为主旨的系统工程,由琼州大学主持编撰的《五指山民族文化研究丛书》 在宏阔的视野和系统的构架中,首次对海南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整体性的理论观照和把握。其系列成果的显现,就 是近年来海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填补空白的开拓性标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宫调使用规律与其相互关系———宫调用途———曲牌间的相互关系为阐述思路 ,对元杂剧宫调、曲牌运用情况进行量化研究。首先阐述元杂剧中宫调的使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其次 ,结合前人与今人对宫调用途的观点 ,试探讨元杂剧中宫调的用途 ;最后 ,通过了解曲牌的复现率来探讨曲牌间的相互关系 ,并尝试提出与传统的“套”相区别的“组合”概念  相似文献   
7.
《颜氏家训·音辞篇》在音韵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一、它是汉语语音变异学说的滥觞 ;二、是编撰《切韵》一书的理论依据 ;三、《音辞篇》辨析声韵、精于审音 ,开一代韵书分韵正音之先河。  相似文献   
8.
论谢榛的诗歌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榛在他长期的诗歌理论研究和诗歌创作实践中 ,拟古而不泥古 ,重视语言的整体效果 ,反对使用生僻字、粗俗字 ,重视同义词的选用 ,注意“实字”和“虚字”的比例 ;他将音韵分为“平易”、“粗俗”和“艰险”三类 ,指出利弊 ,分析了四声“抑”、“扬”在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换韵与情绪宣泄关系十分密切,从王令《梦蝗》诗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点。从《梦蝗》诗的换韵中人们可以有效地把握王令诗的情绪节奏变化特征,真正理解作为"蓄含悲愤"而又"笔力恣肆"诗人的情绪结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明代江西诗人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入声韵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近体诗分为七部。近体诗入声韵混押较少,古体诗较多。古体诗中入声韵相混涉及面广,覆盖到了各摄入声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