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桑子>作为叶广芩的代表作,以其浓郁又独特的京味特征以及广博又启人深思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与研究者.作为京味小说,它和老舍、邓友梅等人的作品相比既有传承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而<采桑子>浓郁的文化味又为当代文学的文化寻根补充了新鲜的能量.  相似文献   
2.
因创作题材和语言与北京地域文化有着共同的联系,老舍和王朔都进入了"京味"文学的谱系.但与老舍所建构的"京味"叙事比较,王朔的叙事题材和语言风格存在着明显差异,二者创作所蕴含的"京味"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北京市民生活,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市民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作者从老舍的生活经历、思想形成以及他的“京味小说”作品中所呈现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和作品所蕴涵的俗文化的审视等方面,来探讨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与老舍小说展现老北京广阔的社会历史风貌不同,1980年代京味小说对于北京城市文化身份的型构,是通过极度浓缩简化并重复出现的“记忆素”来实现的。这些由人物、行动、空间与情节组成的“记忆素”具有高度的趋同性。而这些“记忆素”作为一种“传统的发明”,并不是要对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进行多么精致的还原,而是为了应对“文革”结束后和北京城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城市与人的身份危机而作出的一种解答。  相似文献   
5.
冰盏儿:它是一副2寸多高、直径约3寸的铜碗,分为上碗和下碗.它是老北京街头、商场、庙会一年四季货声吆喝叫卖的响器,又有黄铜和青铜之分.  相似文献   
6.
刘恒凭借中篇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成为第三代京味文学的代表人物。小说通过苦难叙事显现了以张大民为代表的底层百姓身上所具有的民间韧性。这种在世俗中努力生存的智慧,正是传统京味生活艺术的体现。不过,在张大民对待生活的态度中,有一种值得警惕的东西:乐观、知足、韧性的前提,是对有缺陷的现实生活和物质限制的忍受与屈服,甚至也包含了对社会不公平的妥协。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北京文化在积淀中不断形成,意味着北京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生长的体系。北京文化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意味着北京文化是一个容纳百川、足够开放的体系。而北京文化中所包含的种种盘根错节的关系,也意味着北京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而谱系学的研究对象恰恰是针对那些需要对历史进行梳理、对复杂的结构进行辨析以及对个异性进行把握的事物。用谱系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审视并挖掘京味文化个体成果的内涵与价值,同时能够立足当下,将京味文化和当下时代的文化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京味文化在当下的影响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京味”:近代北京小说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末民初,近代北京小说家们开始探索建立人们称之为“京味”的风格,形成了以关注世道人心为宗旨、叙事态度从容练达和展现北京市民文化的特点。早期京味小说的出现除了人们熟知的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由于晚清以来现代化冲击给北京社会带来的思潮和文化机制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京味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时期以来的京味文学研究状况进行梳理,认为传统的京味文学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京味文学的审美形态及其内涵与构成要素已经基本清晰;目前和未来的京味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应该扩大视野,发展一种更为广泛的北京书写与城市研究的路向。  相似文献   
10.
若说北京的胡同,哪条流淌的洋腔洋调最多,我的答案是位于北京古城中轴线上的钟鼓湾胡同。不是忽悠,我敢说在这里游历的人,二三十人中,准保有一个外国人,尤其是白皮肤、蓝眼珠的外国人。我问在钟鼓湾胡同已经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一位老大爷为什么?老大爷没有回答,只是告诉我自改革开放以后,来这里参观游览的外国人一天比一天多。他们一是喜欢钟楼鼓楼这两座古建筑,二是喜欢胡同里的四合院,三便是喜欢胡同里的京味餐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