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立钧  徐洪英 《城市》2016,(9):56-60
沧州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和港口城市,笔者尝试从京杭大运河和港口这两个方面研究其与沧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首先分析了京杭大运河对沧州城市产生以及演变的影响;其次以黄骅港发展的三个时期作为节点,分析了港口对沧州城市空间及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总结了这两个因素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苏古镇     
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城西,距市中心仅2.5公里,因地临惠泉山麓而得名,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自然环境优美,是无锡老城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惠山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  相似文献   
3.
北京通州是北京市运河文化遗产分布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的地区。自金代北京成为封建王朝都城以来,通州作为大运河北端的漕运枢纽,为北京城的发展和壮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长期的漕运职能使得通州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并  相似文献   
4.
用"中国大运河"或"大运河",统称我国运河是准确的的.但"大运河"、"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这三个概念所包含的历史、地理、河道走向、文化研究范围,又是不同的.根据各个时期开挖的规模、航运、繁荣的程度,可以把中国大运河修建设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前为中国大运河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隋唐至北宋为中国大运河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发展阶段,也可称为中国大运河繁荣的一个阶段;元、明、清为中国大运河南北直航和再次繁荣的阶段.尽管我们今天更加注重元、明、清大运河的历史及文化研究,但它毕竟是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而对中国大运河的全面研究更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刘向上 《领导文萃》2008,(7):114-117
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初,安德海的两艘太平船沿京杭大运河扬帆南下,一路上以钦差大臣身份出现。沿途一些趋炎附势的地方官争先恐后前去逢迎巴结,讨好安德海一伙。安德海趁机大敲竹杠,中饱私囊。  相似文献   
6.
古代京杭大运河沿线主要有三大入海通道:天津通道,北运河、南运河在此与海河联结,通向渤海;江浙通道,大运河沟通淮河、长江、太湖三江、钱塘江入海水道;宁波通道,浙东运河北接大运河,东与涌江、姚江相汇后在宁波入海。  相似文献   
7.
上善若水,千百年来人们都热衷依水而居,但曾几何时这已成为都市人的奢侈之梦。大隐隐于市,原来京杭大运河与我们如此接近,徜徉在一旁的月亮河公园,不仅能体验难能可贵的水岸生活,更是一次与艺术的不期相遇。  相似文献   
8.
朱萍 《北京纪事》2010,(3):66-69
他是第一个沿京杭大运河小道骑行全程的人,从北京通州的验粮关开始,到杭州的三堡船匣,途径六省市,跨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一路与运河相伴,  相似文献   
9.
马丛宽 《金陵瞭望》2008,(16):25-26
南京港位于长江下游.是我国沿海25个主枢纽港之一,集长江、沿海及内河运输于一体,干线铁路、公路、管道汇集.是我国内陆综合性运输枢纽。南京水路距长江人海口437公里.内联长江及众多支流和京杭大运河。2006年南京港集装箱运输突破100万标准箱.正式跨入全国百万标箱大港行列。目前南京港开辟了浦口、新生圩、龙潭、仪征、下关、上元门六大公用港区。依托南钢、梅钢、扬子、南化、南炼、仪征化纤和华能电厂等重工业基地.建成了板桥、大厂、栖霞三大成规模的临港工业港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人工河—运河体系十分发达.并已成为中国江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有许多大河.但除了额尔齐斯河与澜沧江之外.全是由西向东横向流动.没有一条南北纵向的大河.这是由亚洲东部的西高东低的基本地势所决定的。在这些河流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摇篮.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它的中下游是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最发达.最昌明的区域,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思想最为活跃的所在。黄河自西向东的流向.便于东西横向联系.而不便于南北纵向的联系.纵向经济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响.黄河以北不乏富饶之地.黄河以南的东南沿海更是物产丰富之地.但长期得不到开发。这种地理上的缺陷.造成了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我们的祖先明智地觉察到这个问题.从而产生开凿南北纵向的人工河的愿望。自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王朝纷纷投入巨大的力量开挖运河.如春秋时吴国开凿的邗沟,战国时魏国开凿的鸿沟.秦代开凿的夏渠.汉代开凿的渭渠.汴渠。三国时曹操开凿的白沟.平虏渠.西晋开凿的杨夏水遒。隋代开凿的南北大运河.元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等等。其中最为著名而且至今仍发挥作用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主要是为了当政者便于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政权.其军事行动和经济开拓则是最直接的目的。同时.也有着追随帝都的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