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伦理生活中的人伦关系是丰富复杂的,孟子在对其进行系统概括的基础上建构了五伦范型。五伦范型是传统人伦实体设计的基本伦理范型,它体现了人伦本于天伦而立的文化原理,适应了"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社会结构;它是中国传统伦理的道德哲学精髓,是支配人们道德生活最有力量的伦理理念之一。它为人们追求个体的现实归宿和精神家园提供了安身立命的人伦坐标,挖掘其道德哲学价值和伦理精神对解决当下社会人伦之殇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哲学的起源、哲学家的素质、研究的主题、思维方式等方面,比较了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的差异、得失,以及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三纲六纪观念中,封建主义的糟粕是主要的,但也存在某些积极因素。三纲六纪思想是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家族社会基础上传统人伦观念长期发展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三纲六纪观念是对韩非思想的一种超越性回应。在三纲六纪观念中,存在着某些当代社会可以发掘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汪怀君 《船山学刊》2005,(2):64-66,77
儒家充分肯定人的主体能动性,认为心性自我是一个道德精神发展的动态过程,道德自我在修养中探索如何做人,并在群体、社会中获得了现实性,转化为真实的自我,也即人伦关系中的自我。“内圣”是手段,“外王”是目的,内在修养的最高追求就是为了融入社会,达到人伦社会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5.
6.
知识精英所构建的思想史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民间思想史,道德家或理论家大力宣扬的伦理思想,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世俗社会民众实际奉行的伦理观念.中国传统封建观念经久不衰至今还有相当影响是有其缘由的.人伦关系是衡量一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一、伦理:学校管理的核心价值 伦理通常是"指一定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规范及其相应的道德原则"[1]2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与"人伦"一词相通,也即"人伦之理",主要用在人事而非物理上,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客观关系,以及处理一般人伦关系所要遵循的规范与准则,或者所要达到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8.
考察《诗经》所涉君臣、兄弟、朋友三种人伦关系,发现在周之宗法分封制社会结构中,君臣与朋友两种人伦关系被兄弟一伦所勾连起来,君臣被视为朋友关系。《诗经》相关篇章用“朋友”处即指君臣,同时,此类朋友关系以“友纪”作为行为规范,为君者须“惠于朋友”,为臣者则“摄以威仪”。此一朋友关系亦辐射到臣臣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国银 《兰州学刊》2007,1(2):23-25
人类的伦理关系大体经历了三种类型:整体性伦理关系、单子式伦理关系和共生性伦理关系.先秦儒家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中道德性论都是以关系为本位,即是在人伦关系和城邦关系的场域中展开论述的.他们通过人伦关系、城邦关系确证和建构了中庸、中道德性的价值合理性.儒家将个人作为一个"依存者"、亚里士多德将个人作为城邦的一部分,这都是一种整体性伦理关系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宋元商贾小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表现商人们的灵魂在理欲之间的徘徊,它赞美、肯定合理的人欲,同时也表现了过度放纵的"欲"与"祸"的联系,塑造了一些以理制欲、重理轻欲的商人形象,表现了欲对理的回归,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较为细腻地表现了商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商品交易的活跃对社会人伦关系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