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9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974篇
劳动科学   158篇
民族学   564篇
人才学   198篇
人口学   4496篇
丛书文集   2197篇
理论方法论   750篇
综合类   4188篇
社会学   1321篇
统计学   81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1134篇
  2013年   1109篇
  2012年   1261篇
  2011年   1409篇
  2010年   1239篇
  2009年   1054篇
  2008年   1197篇
  2007年   907篇
  2006年   790篇
  2005年   718篇
  2004年   585篇
  2003年   568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将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联系起来思考,可以具体地考察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以农业技术水平作为门槛变量,选取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测定城乡收入差距,以劳动力转移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得出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农业技术水平较低时,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敛效应较小;当农业技术水平越过门槛值达到较高水平后,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几乎增加了一倍.此后,通过替换解释变量泰尔指数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农业技术水平为农业生产效率重新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其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文章将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三个重要变量纳入同一模型框架中,在加深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视角的研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城市人口增长的文献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文化转向":工作就业等经济因素让位于文化休闲等消费因素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吸引力。城市人口流动的"文化转向"在中国同样明显,尤其表现在大学毕业生群体当中。城市在大学毕业生眼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地点。城市是学习机器,是娱乐机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城市流动选择中追求价值实现,表达自我,体验生活和分享梦想。青年大学毕业生是城市人口流动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城市流动目的地选择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的内设机构一直在膨胀之中。由于发展的驱动、办学资源的诱惑、现代化产生的不稳定性等因素,在效率机制的作用下,大学不断成立一些新的机构。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传统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大学为了自身的合法性,成立了与政府具有高度同构性的内部机构。同时,模仿性机制导致大学间相互的模仿和攀比,从而使不同类型大学的内设机构全面膨胀。  相似文献   
4.
5.
广西社会学作为中国社会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以及专业组织建设方面都取得较为明显的成就.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甚至与同处西部的省份相比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呈现出研究基础薄弱,缺少研究骨干、与主流对话不够、研究成果分散等劣势.广西社会学通过与国内外的外部交流、区内研究主体之间的内部交流、兄弟学科之间的交流可以达到增强理论自觉、提升学术品质、扩大学术影响力,改变落后面貌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开展性教育和相关咨询是解决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中国青少年60%的咨询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暴露出针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缺失。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相比东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青少年在性与生殖健康领域咨询的需求更高,但实现率却较低。以西部某县级市为例,使用2010年人口普查汇总数据,利用Brass-Logit转换及Gompertz生育模型分析,发现将向青少年提供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纳入已有的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是提升西部地区青少年健康福祉的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阿尔弗雷德·舒茨在其《社会世界的现象学》著作中,把现象学引入社会学的基础研究,开创了现象学社会学的研究取向。现象学社会学"面向主体人的世界"的理论观点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使社会工作者重新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现象学社会学"悬置、还原"的理论观点,消解了社会工作者携"科学真理"话语而自居的霸权,为社会工作构建了合作对话的专业关系;现象学社会学"人永远处于尚未完成的状态"的理论观点,使社会工作跨越了"工具理性"的羁绊,为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的建构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带来了劳动力的大量迁移,在此过程中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受到人口流动的影响巨大,并呈现增长趋势。伴随着人口流动的不稳定性、社会关注度低、覆盖面广等问题,流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身心发展、卫生和营养、安全和权益保护等问题,日益成为我国当下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建民 《社会》2019,39(6):87-120
费孝通先生晚年倡导面向“精神世界”的社会学研究,不仅强调了社会学的人文性格,而且指明了回溯和整理传统思想资源以理解人心的意义。古代士人在仕隐之间的进退趋避是精神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盛唐诗人王维可作为重要个案。本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以王维的生命史、编年诗及他与其他诗人的交往为线索,考察其如何在仕隐之间调适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王维通过人际和诗文往来形成的社会交游空间、自然山水空间和灵性佛理空间,构成一个融和自然与人文的“人生圜局”,以寻求精神世界在“入世有为”和“消极退避”之间的平衡,而其精神苦痛也可以从这个圜局的层级变动或缺失中探寻根源。本文认为,把握世风民情、生命史的再现以及理解和体会的功夫,是研究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我们在一切发展序列中首先关注人口发展,中国人口发展在中国社会发展框架中具有绝对优先的工具价值和目的意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两者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为因果的内在关系,充分认识中国人口发展现状具有多元化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人口质量低和人口结构不合理.中国人口现代化是中国其它现代化的强力引擎,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创新路径是城市化发展路径、市场化发展路径、民主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