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3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仁政论”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的仁政思想的极好概括。“仁政论”的思想渊源和文化基础是孔子的“仁”学,“仁政论”是对孔子的“仁”学的继承和发展。孟子仁政思想中包含了极浓的民本主义色彩。本文从它的心理依据、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教育基础等方面对孟子的仁政思想进行剖析。孟子仁政思想的评价以及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子思想中存在诸多二律背反式的冲突模式,比较突出的如天人冲突、礼仪冲突、德刑冲突、仕隐冲突。这些冲突关系中实含有相互依存、彼此互动的内涵。孔子通过“命”来调谐天与人的冲突,通过“诚”来达致礼与仪的统一,通过“仁”来实现德与刑的互补,通过“时”来决定仕与隐的抉择。孔子解决其思想中内心冲突的原则归根到底是他的中庸思想,“命”、“诚”、“仁”、“时”都只是中庸原则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冲突模式所选取的具体超越路径。  相似文献   
3.
法学家沈家本主持了清末十年的修律活动,在修律实践中形成了可贵的法学思想,强调法律是达到政治清明的途径,并在修律过程中贯彻了仁政思想.他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法律理论,深入检讨中国固有法律体系,会通中西,贯通古今,以中西方学术思想和历史实践为资源进行学理研究,从事法律改革,形成了修律实践的方法论,建立了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思想逻辑,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在方法上也有值得借鉴之处,是极为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4.
通过《孟子》书中关于“性善”问题的梳理,对孟子的“性善论”进行剖析,彰显其由“四端”扩而充之的理论架构,进而发掘“性善论”所带来的政治观照,诠释孟子语境中的王道、仁政等核心概念,并对孟子哲学思想所造成的具有特色的“善人政治”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王莽禅汉,是西汉后期泛滥开来的"天下不私一姓"禅让思潮的直接结果.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走向实用,灾异天谴说与五德始终说弥漫,从而成为禅让思潮此起彼伏的思想根源.王莽选择禅让,屏弃居摄与篡逆,是受先秦儒家仁政礼治思想的深刻影响.王莽因藉思潮,促成禅让,开启王权专制制度下禅让政治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孟子仁政说的正己去治化基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宏 《中州学刊》2008,8(3):135-138
从理论内涵上讲,"仁政"不等于"仁治".孟子的"仁政"说缘起于孔子关于"仁"的论说,其根本精神不在于构建长效性的"统治术",而只是宣示一种以"修身正己"为契机,构筑美好生活的"内省功夫"."政"在经验生活中的达致具体展现在"仁"的伦理向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仁政"说所固有的伦理基质和去治化性格.基于"政"和"治"分殊的论域,也可把孟子"仁政"说看做是一种主张"向爱还原"的学说,其本旨在于重塑人对人的关爱之情.  相似文献   
7.
关于荀子的学术性质 ,古今共有三说 :儒家 ,法家与“自成一体”说。笔者认为 ,这个问题需认真探索。在《荀子》中第一位的概念是“隆礼” ,即“礼”是他的思想核心。《荀子》中也讲“法” ,但始终未将“法”作为其最根本的范畴 ,所以荀子本质上非法家。荀子的思想核心是“礼” ,儒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二者完全不同 ;而且 ,荀子对孟子的“仁政”、“性善”、“天命观”等 ,都持批评态度 ,因此荀子也不能为儒家。认为荀子在学术上“自成一体”有一定道理 ,但对“自成一体”要具体化 ,否则容易将其说成“杂”家。荀子应是百家争鸣的一个独立学派———荀家。 1.司马谈关于百家的划分未将“礼”作为一家不科学 ;2 .“礼”原是春秋时期早于儒、法两家的社会上广为流行的“礼治” ;3 .“礼”只是儒、法两家产生的思想前提 ;4荀子将“礼”又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 ,使其成了一个有完备理论系统的学说  相似文献   
8.
熊凯 《江西社会科学》2001,(11):153-155
孟子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而极成体系,它充分体现了传统儒学政治取向和理想追求,对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孟子政治思想的内涵、条理脉络、主要特征及其深远影响等加以探讨,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在孔子“仁”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说,“仁政”是孟子的政治主张。是其经国治民的基本方针,其“仁政”思想中所蕴含的和谐治国的理念,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熹与李退溪仁政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仁政说与李退溪的仁政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两人都主张,要实现仁政的王道政治理想,必须要有德才兼备的君主去实施;为了使仁政能顺利实施,必须限制君权。其不同点在于:朱熹仁政说是客观之理所必须,李退溪仁政说是内在本性之必然;朱熹仁政说不无手段之嫌,李退溪仁政说是目的本身。通过对二者异同的比较分析,可以为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