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夷齐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廉"是夷齐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先秦典籍中关于夷齐"廉"的有关论述主要在《孟子》、《战国策》和《吕氏春秋》中,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伯夷之廉既指其特立独行的个性气质,也指其谦让不取的高风亮节和笃道守节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2.
伯夷列传》位列司马迁七十列传之首,此篇不同于其他列传体例,议论多于叙述,以议为主,它不仅是伯夷叔齐的传记,也是七十列传的绪论。作者司马迁发微阐幽,精审的史料选择展现了其作为史学家卓越的史识和史德,援诗入史和以议代叙的表现手法也凸显了其不同于其他史学家的悲情情怀,大量的议论叙述中彰显了他对至善的追寻。  相似文献   
3.
《孟子》中的伯夷形象是复杂的,正是由于复杂的形象,才引发出了更为复杂的精神内涵。在孟子看来,伯夷之"义"是伯夷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但在《孟子》中却并未明确提及,而只是阐发了伯夷之"义"的两个重要内涵,即"忠"和"清"。但对于伯夷之"清",孟子却又持着正反两个观点来对待,即正面的伯夷之"廉"和反面的伯夷之"隘"。"隘"是孟子对伯夷批判的地方,"廉"是孟子对伯夷最为欣赏之处,而"百世之师"则是孟子在"廉"的基础上对伯夷的最终概括。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的伯夷形象是较为清晰的,孔子在《论语》中给予了伯夷"仁"的评价,这从"求仁得仁"中即可看出。而在孔子看来,伯夷之"仁"则包含有三个重要内容,即"让"、"义"、"忠"。伯夷之"让"是伯夷之"仁"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伯夷之"义"则是伯夷在追求"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因此不仅可以将伯夷之"义"视为伯夷之"仁"的重要内涵,也可将伯夷之"义"视为伯夷以"仁"为目的的"行义"。而伯夷之"忠"则是伯夷之"仁"的内在动力。除此之外,伯夷在追求"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杀身成仁的精神,也是伯夷之"仁"内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夷齐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廉"是夷齐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先秦典籍中关于夷齐"廉"的有关论述主要在《孟子》、《战国策》和《吕氏春秋》中,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伯夷之廉既指其特立独行的个性气质,也指其谦让不取的高风亮节和笃道守节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6.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涉及侠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及司马迁对侠的认识。从两传文本比较分析入手,可以窥见《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虽有不同的立传主旨,但共同传达了司马迁对布衣精神的理解和概括,具有在大一统时代总结民族精神的意义,并且表现出司马迁多维立体的历史视野,即从历史人物形象入手,结合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全面考察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的思维特点。这对探讨民族精神中仁义思想的发展演变、史家的思想认识及考史方法等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十表"中,<秦楚之际月表>最为独特."变"是司马迁研究历史时关注的重点,秦楚这一时段是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司马迁详细记录了"汉定百年"以来的诸侯国变迁史,记录了汉兴百年来分裂与反分裂的历史.以<吴太伯世家>为"世家"第一是有深意的."让"这一历史进步的担当既承担了司马迁关心政治秩序的责任,同时也映现了司马迁追求大治的思想境界."让"是司马迁政治理想的真实写照,承担了司马迁以"让"明礼、以礼规范社会秩序的思想意图.司马迁以<伯夷列传>为"列传"首篇表达了以仁义关心民瘼、反对暴政、反对争权夺利的思想.在研究夏商周秦兴衰之理时,司马迁积极地肯定了礼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表达了赞成周礼的思想.此外,<伯夷列传>是司马迁交待史述原则的重要篇什.  相似文献   
8.
王恩来 《理论界》2008,(10):140-141
在《孟子·万章下》中,有孟子对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四位圣贤言行的评论,然后总结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所谓“圣之时者”,即圣人之中识时务的人。孟子据此认为,孔子已达致集圣人之大成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伯夷、叔齐因谦让天下、饿死首阳而获孔子赞誉。司马迁曾作《伯夷列传》且居《史记》列传第一篇,文中说: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从《伯夷列传》的创作主旨可看出司马迁作此人物传记的真正用意。孔子、孟子对伯夷叔齐行为的解读,汉朝以来统治阶层相关诏令的颁布,都提高了伯夷叔齐的地位,揭示了伯夷叔齐最终被推上圣贤祭坛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伯夷列传》位列司马迁七十列传之首,此篇不同于其他列传体例,议论多于叙述,以议为主,它不仅是伯夷叔齐的传记,也是七十列传的绪论.作者司马迁发微阐幽,精审的史料选择展现了其作为史学家卓越的史识和史德,援诗入史和以议代叙的表现手法也凸显了其不同于其他史学家的悲情情怀,大量的议论叙述中彰显了他对至善的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