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访瑞典时才知道,瑞典人发乎内心赞美别人的话竟然是"他很平凡"。虽然欧洲各国都有"说话是银,沉默是金"的谚语,但实际上南欧人饶舌的多,越往北边话越少。与瑞典同行洽谈业务,他们多以数字、事实说话,言简意赅,从不夸夸其谈。常去瑞典的老同事对我说:"别以为你碰巧遇上了不善言辞的瑞典人,他们受旧式乡村道德观影响,几乎人人都一样。"  相似文献   
2.
王存理  段续  吴昊 《社区》2014,(33):26-27
一段时间以来,吉林省松原市松原城区就像一个大工地:千里流绿的松花江段在整堤、植绿、建园、修桥;城区的主干道排队“开膛”;住宅区的小巷在整修、铺油、盖砖;大片的棚户区被拆除,老旧居民楼全部加覆苯板。停水、停电,灰尘四起,堵车、搬家、换水电表,在网上甚至出现了“劳民伤财”等议论。  相似文献   
3.
情困与物困     
林清玄 《社区》2014,(26):24-24
我的一个朋友,爱玉成痴。他不管在何时何地,见到一块好玉,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据为己有,偏偏他又不是很富有的人,因此在收藏玉的过程中,吃了许多苦头,有时到了节衣缩食、三餐不继的地步。有一回,他在一个古董商那里见到了一个白玉狮子,据说是汉朝的,不论玉质、雕工,全是第一流的。我的朋友变卖了他所居住的房子,才买下了那个白玉狮子,然后租住在一个廉价的住宅区内。  相似文献   
4.
陈鹏 《领导文萃》2012,(23):63-66
16岁的贾思敏和年过30的盖茨都住在芝加哥南部的玫瑰区(Roseland)——一个破败的贫困黑人住宅区。为像贾思敏一样的年轻人提供帮助,是盖茨的全职工作。他属于一个名为"青年支持规划"(YAP)的组织,工作内容是辅导中学校园里迷茫、躁动的学生们。50年前,这里曾是芝加哥最繁华的地带,成千上万的蓝领工人居住于此,大多数人都在各种钢铁和制造厂有份体面的工  相似文献   
5.
刘云 《职业时空》2008,4(4):102-103
业主委员会,简称"业委会",是随着我国城镇住宅区建设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它是由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代表本住宅区内产权人和使用权人,对住宅区内的公共事务行使管理权的群众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6.
王文元 《社区》2001,(12):60-61
洗衣房 洗衣房是又一种商业化社区服务。自古喜欢社会化协作、喜欢互助互利的日本人设想:能否一个社区“团地”(日本人把一片楼区称作团地)或一片“一户建”住宅区共用一间洗衣房。把洗衣机房建在“团地”或住宅区中间,大大方便了居民洗衣服,而且可以使用性能最好、最先进的机型,可以把噪音锁定在一处,家庭免受洗衣机噪音的骚扰,共用一个  相似文献   
7.
尤岩 《金陵瞭望》2010,(20):68-69
南京地区具有得天独厚民居资源的首推秦淮。秦淮河畔是南京古文明的摇篮.历来是古都南京的传统住宅区。自东吴至清未。不仅文人墨客荟萃,而且历代金陵王公贵族、商贾名流的宅邸大多聚集于此.当时大户人家的居所也多被称为“九十九间半”。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我国城市住宅区环境在建国前后的演变历程,并分析了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指出了人工湿地景观在城市住宅区环境建设中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叶雷 《社区》2008,(13):4-5
英国流浪汉哈里·海洛维斯1986年在高级住宅区附近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帐篷式小屋。21年后,一名亿万富翁想在附近建造世界上最高价的建筑物——约合18.5亿元人民币的豪宅。海洛维斯拒绝搬迁。如今,他占据的这块弹丸之地价值已上升至400万英镑(约合5680万元人民币)(《新快报》4月7日)。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2005,(2):8-10
“今天的城里人,多了一点冷漠,少了些许亲近。”许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慨叹。他们喜欢回味以往的街坊邻居:见面亲热,个个熟悉;串门聊天,交往随意;有事相帮,彼此照应。可如今,这种友好的邻居交往越来越少了,尤其在那些高档住宅区,人们外出就坐车,回家就关门,邻居之间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封闭所带来的孤寂,让人真是受不了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