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5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敦煌医学文献中俗字用例十分丰富,是敦煌俗字研究的重要参考材料,却一直未能引起俗字研究相关学者的足够关注。敦煌医学文献的整理者则又很少会从俗字的角度进行考虑,以致在既往整理校勘成果中出现不少误录、误识俗字的现象。以敦煌龙530《本草经集注》残卷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举例分析俗字研究对敦煌医学文献校勘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三生万物”是道家思想,其实,早在道家思想产生之前,汉字构形中早就已隐含“三生万物”的意识。通过对有 关汉字的分析说明汉字产生之初即已有此种概念,这对于了解汉字和哲学史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4.
<切韵>自唐代以来地位很高.学者们对其文字和语音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尚无人注意其通俗字体观的研究.本文将敦煌文献资料和传统字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总结了王仁昫的正字特点和文字思想,并试图揭示其正字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石仓契约》中俗字释读疏漏进行了考释与补正。“//”均当为“背”的俗字,而非“堦”或“嘴”字;“”当为“此”的俗字,而非“尖”字;“”当为“短”的俗字,而非“缺”字;“”当为“尖”的俗字,而非“炎”字;“二小二勿”被误释为“二小二不小”,实为“二丝二忽”;“统纳”被误作“统纳”,实为“充纳”,“搭”被误作“榀搭”,实为“品搭”,其中“充”“品”分别受“纳”“搭”类化而作“统”“”。  相似文献   
6.
吕永进 《东岳论丛》2007,28(6):132-135
中国传统起名、改名活动不仅是一种庙堂文化,而且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为社会大众的通俗文化。从起名、改名对汉字形音义的理解、描写和应用实践中,可以挖掘出与传统文字学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独特的文字观念,我们称之为广义文字观念。通过此类文字观念的探讨,补苴一般俗字研究侧重字形特点和来历研究的局限,可以使俗字研究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展开。  相似文献   
7.
俗字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汉字以形表意传统的驱使下,人们按照自己对汉字部件的理解而在书写中自觉不自觉地追求构字理据,成为俗字的成因之一。在表意部件中这一点表现尤为突出,例如敦煌文献所见之"师"、"惊"、"齐"、"盐"等字即是其例。  相似文献   
8.
由于不明俗字俗语,今人整理出版的明清白话小说常常出现失校、误校和擅改的情况。文章择取8例予以讨论,辨其正误,明其所以。  相似文献   
9.
对新世纪版<医古文>教材<华佗传>中句子的断句与字词的注释、读音共十数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近读张涌泉先生力作《汉语俗字研究》(岳麓书社,1995年。以下如无特别说明,皆是出自该书,不再一一注明),略有想法,试对其中一个俗字“ ”的造字理据作出阐释,肯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