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6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46篇
管理学   220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325篇
人才学   6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953篇
理论方法论   324篇
综合类   3917篇
社会学   312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16篇
  2011年   568篇
  2010年   542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526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首先论述了民间信仰的概念应该是随着研究的进程而不断完善并具有开放性的.然后解释了为什么民间信仰的概念是开放性的.最后通过三个方面对民间信仰概念构建的开放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两宋典籍所载宋太祖诞生神话,其五个主要情节除了必不可少的感生元素,显系因袭前代帝王而造作,其主体部分“胞衣如菡萏”及“异香”的情节,则是中古时期极为发达民俗信仰“莲花化生”的反映.由这一诞生神话包含民俗信仰色彩的独特性格,以及宋初的政治情势,可知其流布于太祖登位之初.五代动荡造成空前的合法性危机,使传统的合法性资源顿减,后周灭佛运动则留下了宗教恐怖的氛围.与之匹配的是带有佛教色彩的宋朝开国神话大量涌现,宋太祖诞生神话为之代表,并与之共同形成宋初政权重建合法性信仰的最初努力.  相似文献   
3.
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的休闲异化,业已成为新常态下新社会场域中制约大学生休闲发展的新“枷锁”。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的休闲异化,在类型上分为功能性休闲异化和结构性休闲异化,其中,功能性休闲异化包括物质化休闲、痴迷化休闲、娱乐化休闲和媒介化休闲,结构性休闲异化包括碎片化休闲、符号化休闲、平面化休闲、模式化休闲;就表现看,主要有休闲动机与休闲手段相颠倒、休闲主体与休闲客体相对立、休闲本质与休闲场域相背离、休闲发展与休闲规范相失调。扬弃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的休闲异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可以从教化、示范、道德和技术四条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9,(3):31-36
鲍德里亚揭示了消费社会中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解、人与物主客关系的颠倒以及符号差异性对整个社会的奴役与控制,对消费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无疑,其消费异化思想是对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然而,鲍德里亚却把自己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改造"——这个"改造"既包括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外在补充,也涵盖对马克思劳动异化内涵的误读以及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批——看作是自己对马克思的空前超越。殊不知,他已在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悖离中落入了形而上学的陷阱。因此,鲍德里亚最终只能退回到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在象征性交换的虚无之中来寻求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民间信仰的复兴是宗教在社会和心理上的再起源问题,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动用象征隐喻重新塑造传统。甘肃盐神信仰的复兴表明,这种再起源与过去传统所浓缩而成的隐喻及具有多义性的象征化仪式展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宗教对话是宗教界、学术界开展同一宗教内部不同派别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之间以及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之间沟通、交流的活动。一般而言,宗教对话可分为教内对话、教际对话、圣(宗教)俗(社会)对话乃至宗教交往几个层面。本文所论耶伊对话,在强调宗教教义对话层面或宗教组织之间沟通活动的同时,亦特别关注以宗教信徒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交往关系,注重宗教之间交往互动的社会形式,注重考察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是否存在真实交往的可能性和社会空间。在此基础上探讨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交往的社会及公共性特征,建构一种与宗教对话并行不悖的"宗教交往论"。最重要的是在民族与宗教信仰方式之间建构和重构国家认同、公民认同、民族与宗教认同,将三种认同叠合在一起,同时又不丧失任一认同的固有特征,成就一种"公民——民族——宗教"之间的"叠合认同"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亚瑟·韦利、许渊冲和汪榕培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句式结构、中国文化负载词和修辞"三个方面,对三个译本的翻译进行了探讨。对比研究了韦、许、汪分别采取的归化异化策略与各自译本的表达效果,总结了归化异化策略在中国古代叙事诗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