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7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4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562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的社会和谐理念是自然型的,与儒家的伦理型和谐理念形成了对比。但从比较的视角来看,道家与儒家的社会和谐理念在忠信、贵和、民本、风俗淳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是直接相通的。道家主张的自发式秩序、柔性秩序、生态文明与儒家所体现的教化性命令式秩序、刚性秩序、礼乐文明相反而相成,形成互补性结构,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和现代化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目的、隐居的心态和形式,阐明诸葛亮隆中隐居是对中国隐逸文化的一种发展,即从儒道分流逐步走向儒道互补。  相似文献   
3.
近年关于孔子与儒学的研究中,不时有人提出孔子的仁学思想只是讲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具有超越时代和阶级局限的普适意义。不少论述或割断历史联系而刻意洗刷,或抽掉阶级内容而着力粉饰,实似是而非。本文以《论语》中的原始载述为基本依据,就孔子儒学的伦理思想进行辨析,说明仁礼合一、以礼为本的孔子之道,体现着宗法专制主义的价值追求,并不具有近代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学说所特有的自由、民主、平等和人格独立的价值精神。我们今天可以而且应该积极汲取孔子儒学中的某些合理内核,但决不能以复兴儒学为指归。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审美目标以伦理为本位,追求审美的社会功利目的,而道家则强调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在审美的途径上,儒家重感性认知,强调“诗、书、礼、乐”等审美途径,而道家重心理过程,主张“道法自然”。对审美功能的认识方面,儒家认为审美是为实现伦理政治服务的,而道家则认为审美的功能在于创造性激发功能,即促使个体自行参悟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将中西方审美情趣模式化,从比较文化学的角度考察两者的巨大差异,解说形成两种模式的深刻原因。作者认为两种审美情趣存在着许多互补性,但从中国艺术发展的背景上来思考,则尤其应注重采摄西方文化中强调冲突的阳刚之气,以滋补我们阴柔中和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6.
审美直觉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哲学中直觉含义的界定.基于此,本文对西方哲学史中几种有代表性的直觉思想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朗格艺术知觉论与二十世纪几种艺术直觉观的进一步分析,认为朗格艺术知觉不仅是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内容与形式、抽象与移情的统一,而且还是对它们的超越.相对于其他审美直觉观而言,这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艺术直觉观.  相似文献   
7.
文学以文字符号传递信息,电视以视觉图像和声音传递信息。二者在传播介质上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在构思、创作上的整体差异。而这个差异首先表现在构思时的思维方式上。电视以一种区别于文学作品的构思方式──视觉思维进行总体构思和创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营造急救人文环境为出发点,结合院前急救工作实际,围绕强化生命意识教育,培育急救特色的人文精神;熏陶职业素养,倡导行知合一的人文关怀;激发自我教育潜能,营造精神家园的人文需要等方面,在院前急救文化建设上进行了有益性的探索和实践,为院前急救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以自然主义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道家是以“自然的和谐”为基础,继而推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这四个层面具有一种历时性递进式层次关系.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与之相反,是基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完善,以求“自我身心的和谐”,由此出发而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进而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再推至“自然的和谐”.儒道两种不同路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环环相扣.从横向空间上看,恰成首尾相连的回环结构,构成了作为传统和谐社会观集中体现的“普遍和谐观念”.追求“普遍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用现代系统论对之加以重新诠释,是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民政部2005年的全国村民自治现状抽样调查数据,对村支书在村委会兼职对村民自治效果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村支书在村委会兼职显著地提高了村治效果;村支书在村委会兼任主任或副主任对村治效果没有显著影响,但兼任一般委员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村支书兼任村委会一般委员是村支书的最优兼职模式。这一结论对于恰当处理农村"两委"关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从实证角度对"两委合一"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