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画家是根据他所植根的文化传统通过合乎自然秩序的艺术秩序进行创作 ,从而突出他所在文化背景的“个性”。书画家应是个体敏感心灵的守护者 ,而自然秩序的完美已先验的决定了艺术创作之秩序。书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也有其视知觉的先验性 ,而真正的艺术批评的准则与发言权应归于优秀的书画家本身 ,书画传统是被历史承认了在艺术上不断创新的过程 ,书画的创作有其独立的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2.
对命运的思考是与对人的本质的思考相随而来的,它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司之谜;命运是先验性、不可抗拒性和后验性、可抗拒性的统一;认识命运要坚持既唯物又辩证的原则,把握命运要有生活在现在的态度,要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克里普克的认知论证被简要地重构为:大前提:如果关于名称的描述论是正确的,则N是the F应该是先验可知的;小前提:事实上,N是the F不是先验可知的;结论:关于名称的描述论是错误的。本文作者接受此论证的小前提,但拒绝其大前提,故也不接受其结论。本文先探讨了先验性的精确含义,论证了语言的演变和意义的生长,澄清了名称获得其意义的过程与机制,最后论证了为什么N是the F不是先验可知的,所得出的结论是:克里普克反对描述论的认知论证不成立。  相似文献   
4.
罗素和金岳霖关于归纳问题的研究,堪称中西哲学交流的一个典型案例。金岳霖受到了休谟哲学和罗素哲学的很大影响。如何回应休谟所提出的归纳问题?这是理解金岳霖的全部哲学活动的一条重要线索。本文先重构了休谟关于因果关系和归纳推理的怀疑论证,再从休谟怀疑论、因果律、归纳原则、经验公设等主题深入评析了罗素的归纳证成方案,然后从对休谟知识论的批评、因果关系的可靠性、归纳原则的永真性、归纳原则的先验性等主题仔细探讨了金岳霖的归纳证成方案,最后仔细比较了罗素和金岳霖在归纳问题的研究上的异同,并得出结论说:他们俩人的归纳证成方案都失败了。  相似文献   
5.
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界比较关注且存在较大争议的话题。后文化研究时代,有关文学理论的讨论涉及文本转向、文学性、文学理论服务的对象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性等问题。相比文学实践,后文化研究时代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凸显出特有的"独立性",即文学理论知识并不完全源于文学实践,而是具有不同于文学实践的"先验性"。而且,文学理论的"独立性"又是伴随着从"文学理论"到"理论"这一话语逻辑的流变过程呈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对知识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是哲学史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在康德那里,知识的有效性是通过其"哥白尼式革命",即先验哲学之路而达致的。这条道路独辟蹊径,调和了自笛卡尔以来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在知识论问题上的争论。然而,知识的有效性难题并未真正解决,二十世纪以来的实证主义和批评理论在知识的条件、客观性、确定性等问题上的争论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哈贝马斯在这个问题上批判性继承了康德的先验哲学思想,提出了知识与兴趣相结合的准先验性的知识论框架,并探索了保证知识的有效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李永刚 《北方论丛》2016,(5):104-108
兰克的历史主义以“求真”为基本旨趣.兰克从主客两个角度来保证历史研究的客观性,但在这一经验性诉求背后隐藏着一先验性诉求,即“理解”上帝.对兰克而言,历史主义本质上是经验性与先验性的统一:经验性是先验性指导下的经验性,先验性是通过经验性而达到的.兰克历史主义的二重性使其处在思辨历史哲学与实证主义的中间位置,构成了史学思想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先验性叙事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的一种独特叙事方式,它具有预叙与元叙事的特征,作者一般通过说书人语气、人物言行、小说人物的姓名或别号、情节的设置等方式暗示情节的下一步发展或者小说人物的某种结局。先验性叙事不同于元叙事对虚构的明确而彻底地暴露,而是有意识地试图告知读者故事的真实性。叙述者通过虚拟的说书人来完成先验性叙事,但是并不充当作品中人物形象。先验的预见性因素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随处可见,这与中国特定的文化土壤分不开,也具有史书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一在多瑞恩·凯恩斯作于1938年的一篇手稿中,他谈到了引导他的老师埃德蒙德·胡塞尔进入先验现象学的两种动机。2从胡塞尔19世纪90年代的早期著作开始,这些动机就一直发挥着作用。上述两种动机起源于胡塞尔的两种反感情绪,即:他不仅"厌恶模糊性",也厌恶那些未能将自身之合理性建立于持此信念者"自己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邵江天 《社区》2009,(14):16-16
旧时士子读书前,必先净身、焚香、拜孔子,极尽恭敬虔诚之能事,仪式感忒强,迂腐而愚蠢。读书人拜倒在书本脚下.腾挪的空间早被先验性地圈定。从此读书就变成了一件苦差事,虽说书生的眼前也常有“黄金屋”、“颜如玉”之类的物什在晃动.但到底让人提不起精神来。那结果。便是越读越蠢,终于把个好端端的“天朝上国”读成了一个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