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以屈求伸以屈求伸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公关心态。其语出《周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伸也。"蠖是蛾的幼虫,这种幼虫行动时总是先蜷曲后伸展。因此,以屈求伸是指用弯曲来求得伸展。说明一个人处世有方,能屈能伸。明朝人王世贞在《鸣凤记·第五出》中说:"尺蠖欲求伸,卑污须自屈。"以屈求伸作为一种应变的公关心态,与韬光养晦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屈求伸是个人处在比较危险的境地时所应用的策略。东汉光武帝刘秀便是懂得以屈求伸的典型历史人物。他于公元23年指挥昆阳之战,昆阳大捷既  相似文献   
2.
纪洞天 《社区》2010,(8):29-29
中国有几个邻国其国名是由中国皇帝命名的而且沿用至今,委实有点意思。 日本(Japan) 在我国南北朝时宋国范哗所著的《后汉书》中说,汉光武帝刘秀时在接见东瀛的使者时,封其国的国王为倭王,所以有了“汉委倭王”之记载。“倭”是对日人的最早称呼。“倭”字的意思包括:难看的。丑陋的,矮小的;说话,办事哕里哕唆的;单纯,听话的意思。对友邦如此称呼确实欠妥。  相似文献   
3.
以柔为主,寓刚于柔,以柔克刚,这样的"柔道",从先秦开始,就是中国人处世的理想境界,是治国治民的最佳方法。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从始至终地贯彻"柔道"的人,当数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刘秀将"柔道"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一位以柔开国、以柔治国的  相似文献   
4.
汉武帝治盗背景为过多徭役征发超出百姓承受极限,进而引发社会动乱。光武帝治盗背景为国家对依附关系进行强力干预而遭到部分豪强地主反抗。汉武帝派专员以严刑峻法治盗,但收效甚微。光武帝以“柔道”治盗,用计谋瓦解盗贼,收到良好效果。二帝治盗措施的指导思想皆是汉家治政理念在治盗方面的体现,经历了由西汉汉武昭宣时期的“霸王道杂之”到东汉初光武时期“柔道治国”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人才瞭望》2009,(5):21-21
我国古代有避讳的习俗,通常,老百姓需避皇帝和皇亲的名讳。例如,“秀才”这一名词,昔时因避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遂避“秀”讳而改称“茂才”,这在古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避讳的方法通常是将需避的字采取缺笔、空字或改字。避讳现象在医药用语上也时有出现,有些中药名或方剂(汤头),也因为避讳而“改名换姓”。这是我国古代的陋俗,也是我国特有的“皇权威慑综合征”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6.
夺席之才。典出《后汉书·戴凭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喜欢谈“经”,在正月初一令能够谈经的群臣百官互相诘难,凡在经义上辩驳失败者,就将坐位让给辩胜者。侍中戴凭熟读经典,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因而连续取胜,一连坐了五十余个席位。后人把这种善于舌辩之才称为“夺席之才”。  相似文献   
7.
东汉初年,社会矛盾重重,为了稳定新政权,光武帝采取了减轻赋税、整顿吏治、提倡节俭等一系列措施,使社会出现了生产发展、吏洁清廉、社会安定的局面,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政权的稳定,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尤其是外戚、宦官当政后,上流社会的奢侈风和官场上的腐败风愈演愈烈,奢侈风加深腐败风,腐败风助长奢侈风,二者在恶性循环中如癌细胞一样在东汉社会肌体中迅速扩散。最终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东汉政权分崩离析。东汉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不能不引人深思。 一、奢侈之风 东汉初期,由于社会经历了长期的动荡不安,社会较…  相似文献   
8.
王保岭 《老人世界》2014,(11):34-35
河北省广平县城东北25里的北张村曾有座古寺庙,坐落在村西北的显赫位置。庙宇坐北朝南,富丽堂皇,远近百里的信男善女赶来顶礼膜拜。院内烟雾缭绕,终日不息。这座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闻名古刹景明寺——汉光武帝刘秀临危避难处,1942年却被日本侵略者拆毁。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09,(3):51-52
光武帝刘秀采取了和功臣共始终的办法来处理一向困扰君主和臣下双重方面的问题,获得了后代史家交口的称赞。以柔术治天下道出了光武治术的本源所在,对于这一点光武本人并不讳言,他教诲臣下说:“《黄石公记》中说,柔能克刚,弱能制胜。”光武一反汉高祖强硬的做法,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始终坚持保全首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正>马援(前14—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著名军事家和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名垂青史,不仅在于其卓越的功勋和马革裹尸的忠诚情怀,更在于其广泛流传于世的洞悉世情人心的睿智。但少为人知的是,马援虽以马革裹尸的忠心报答光武帝刘秀的知遇之恩,死后却遭刘秀的猜疑。究其缘由,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